三、太祖远虑
故老相传,如此精美壮观、内涵丰富、历史久远的科第坊之所以能落户在翼城,而众多邻近的兄弟县市却没有,这其中包含着一个优美的历史故事,而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则是英明神武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翼城籍大臣高翀。
高翀,字腾霄,山西布政司平阳府翼城县人,祖居潭村里(今唐兴镇潭村),洪武辛丑乡荐,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正六品),后升郎中(正五品)。此人不仅博闻强记,熟悉法律典章,而且居官清约,不异寒素。一日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路过其家,发现刑部郎中高翀的家里不仅陈设简单,远离奢华,而且高翀的妻子穿着朴素,正在埋头纺织,与一般的农妇无异,丝毫没有高官夫人的矫揉造作。这一发现使得朱元璋龙颜大悦,认定高翀是个清简称职的廉政官员,堪为举朝官员的楷模。此后早朝,朱元璋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赐予大量的丝绸给高翀,以表彰高翀的清廉。经此表彰,高翀更是感君恩之隆,操守愈佳。洪武二十一年(1387),高翀卒于任所,朱元璋倍感惋惜,赐祭、葬,同时,为了表示对高翀的怀念,下令地方有司在高翀的籍贯所在地建科第坊一座,当时京官四品以上的寺卿、部堂或翰林、詹事府职官方可享受此等待遇,而高翀以五品郎中而获得这份哀荣,在当时堪称奇谈。
原来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低微,元末明初很多文人士大夫都不乐意与之合作。为了选拔官员,朱元璋费了很大的心思,不但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为大明帝国培养后备干部,而且亲自征召一些文士来朝廷做官,此外还强制地方官员荐举人才,“朱元璋尝命吏部访求天下贤才,谕之曰: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以求贤,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麟鬃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可称者?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致治。”高翀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考中进士,以贤才的身份走进朱元璋视线的。
加上朱元璋幼年时贫困无依,既曾出家为僧,也曾沿街乞讨,饱尝了世间沧桑,故对基层百姓的困苦有很深的体会,登基之后,丝毫不改农民皇帝的本色,崇尚节俭,反对奢华。而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当初随从朱元璋打江山的一帮文臣武将,文如太师李善长,武如大将军蓝玉全都奢华享受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清约节俭、廉政称职的高翀虽然仅仅是个五品郎中,但是依然给朱元璋留下了极佳的政治印象,成为洪武朝廉政的典型。风云际会,君臣相知,一心想要谋求大明帝国长治久安的朱元璋给翼城留下了一座科第旌节坊,或许怀念高翀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依靠科举考试选拔出大批听命于己的贤才,以扩大统治基础,摆脱功臣勋戚集团对朝政的影响、对皇权独尊的威胁,这个才是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文脉绵长
地方官府遵照朱元璋的圣旨,于翼城唐代文庙旧址前建起了一座巍峨壮丽的科第坊,以旌表前人功名。然而历史总是神奇的,不管朱元璋下令建科第坊的初衷是什么,这座壮美、神奇的科第坊给翼城士子们带来了出奇的好运,并且成了翼城气运文脉的象征。有明一代,翼城共考中高翀、叶林、续旻、史学迁等22位进士,考中乔岩、常贞、王敏、吴廷瓒等96位举人,考中薛良桂、段美、贾允恭、王斌等16位武举人。
明清易代,饱经战火的翼城社会、经济发展大受影响,但是文脉不颓,反而更加兴盛,清代共考中王廷谏、上官鉴、张凤起、石家绍等43位进士,考中上官鋐、李生桂、孔传泗、范宏文等10位武进士,考中常淑程、师学先、王士亨、秦大章等114位举人,考中董任、王世隆、吕珆、上官涵等56位武举人。
而据专家考证,明清时期山西各县平均能考中12个进士,唯独翼城考中了65个进士,及第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冠绝一方,古语云:河山环绕,风气来凝,从来科第蝉联,实由地灵钟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翼城士子们的勤奋好学,科第坊对翼城文风的护佑,以及唐尧故地、三晋源头这块土地的卓越与不凡。
然而,岁月浸远,风雨剥蚀,构件颓圮,形迹尽湮,文献无征,有识共惜,于是乎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康熙十五年(1676)、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故乡父老士绅们倾囊出资对这座护佑乡梓文脉、堪称故土地表的科第坊进行了数次重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在翼城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争取下,省政府拨下专项资金,聘请省内知名的古建筑修复专家对翼城木牌坊进行了专项维修,在加固柱身、修缮衰朽部件的同时,对部分绘画和漆面也进行了专业修复,以敬天应人,传承文明,壮一方文物之观,受百世培植之福,深受翼城广大百姓的好评!
结语
王朝远去,天行有常,历史步入了新纪元,科举考试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然而翼城的这座科第坊却依然巍峨不倒,挺拔傲立,宛若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向世人诉说着他昔日的辉煌。同时作为翼城的文脉象征,这座神奇的科第坊冥冥之中依然在护佑、激励着故乡的莘莘学子,翼城县连续五年高考二本达线率在临汾平川各县市中一直遥遥领先,故乡的广大学子们也在先贤的鼓励下,发奋读书,认真向学,以图他日鱼跃龙门,建设祖国,回报社会,反哺桑梓!
今时今日,科第坊早已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功效,然而凭借其全国稀有的方形阁楼式木质牌坊建筑形式、与科举制度息息相关的内容记载、非凡卓越的历史文物传承内涵、对故乡广大学子们的鼓舞激励,其依然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瑰宝,值得乡人珍惜,值得学人研究,值得世人保护!(石磊/文 刘伟/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