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咚咚锵……咚咚锵……”10月30日上午,第三届“翼城花鼓”大赛拉开帷幕,振奋人心、铿锵有力的花鼓声响彻该县奥体中心体育场,万名鼓手身着彩装、喜笑颜开,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开幕现场,来自翼城三中、里砦镇以及教育系统的千人浑身板、千人腰鼓、万人花鼓异彩纷呈,展现出“中国花鼓之乡”的魅力,演绎出非遗文化的精彩。鼓手们双手持槌击打着鼓面,或跑、或蹲、或贴地,或左旋右转、或拧腰晃膀、或踢腿跺脚,并不时变换出“中国翼城”“花鼓之乡”字样。鼓点自始至终清脆响亮、热烈奔放,整齐划一、时快时慢的鼓声和错落有致、美轮美奂的队形变换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引来现场观众不断的叫好声和鼓掌声。
翼城县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花鼓大赛,此次比赛为期5天,将有县直单位组、乡镇组、学校组、企业组的94支代表队、约11000余人参加,平均年龄最小3周岁、最大66周岁。56岁的张枝凤对花鼓情有独钟,已经参加花鼓队6年了。当天的开幕表演带来了千人腰鼓表演,只见她精神饱满、动作流畅,把鼓槌控制得游刃有余,完全不亚于年轻人。结束表演,张枝凤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越敲越有劲儿,我们就要使出浑身解数完美展示翼城花鼓的魅力。”
翼城花鼓是一种集歌、舞、技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南唐乡的高跷花鼓、西阎镇的丑花鼓,都在传统花鼓表演上给予创新。唐兴镇杨家庄66岁的花鼓老艺人杨炳文介绍:“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就有了翼城花鼓。我们祖祖辈辈都会打花鼓。以前的花鼓表演有杠上的、陆地的、舞台的,杠上的套数有空中取酒、蝎子倒爬、仙女散花等十多种,每一个时代还编有一首花鼓歌谣。如今,翼城花鼓也在杨家庄村传承下来。”
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花鼓艺术成为各幼儿园、中小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载体。少儿花鼓队曾参加过上百场竞赛和表演活动,深受海内外同胞和侨胞的喜爱;2010年,翼城花鼓走进世博园,除参加山西展区的表演外,还参加了园林巡游、广场表演、社区表演等,让众多国内外游客大饱眼福;2014年10月1日,翼城花鼓再次踏上了赴京之路,让世界见证了独有的魅力;今年9月,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的《翼城花鼓》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项目金奖。
重塑后的翼城花鼓,以其更加明快多变的节奏、灵动闪耀的动作、热烈奔放的气势,成为翼城县的一大知名文化品牌。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和2011年,翼城县被文化部连续两次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鼓)之乡”。
大人小孩齐跃动,满城皆闻花鼓声。如今的翼城县境内,大部分村庄都有花鼓队,无论在县城还是乡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打花鼓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正如大家常说的:“绕城西北东南走,处处皆闻花鼓声。”
记者 闫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