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海是翼城县中医医院名医堂的一名医生,1988年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之后来到了翼城县中医医院。如今,行医已有26个年头。这26年来,石明海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求自己,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行医准则,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领导和百姓的认可与赞誉。
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这是石明海行医准则。
初到中医医院,原本被分配到内科的石明海却被调到了外科。这让学习中医的他犯愁了,石明海学习的中医主要是用药物调理,而外科一般用手术治疗。当时,由于医院工作人员少,病人需要治疗根本就没有他犹豫的余地。每天,石明海跟着师傅学,来了患者他 在给师傅打下手之余还不忘仔细观察患者有什么症状,晚上立刻翻书、做笔记。时常是边干边学、现干现学,白天看病、换药、写病历,晚上手术。为了更好地治愈患者,1991年石明海报名并参加了临汾地区普通外科培训班,通过7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他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这下石明海的心放回肚子里了,用他的话讲,“我敢撒开膀子干了”。
2012年,一天有一位70岁的患者前来就诊,该患者精神萎靡、消瘦,可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石明海建议患者作进一步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贲门占位,病理检查显示溃疡恶变,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多发占位,需要入院治疗。患者住院后,石明海特别注意患者的饮食,为了照顾患者年龄和情绪,石明海没有告诉患者实际病情,患者家属不同意手术,石明海制订了保守治疗方案、支持疗法,同时运用中医中药健脾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节,并且常常陪患者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患者心情变好了,疼痛也有所减轻,病情也有所缓解。三周后,患者出院,一年之后患者再次做胃镜检查,贲门肿物消失,各项指标一切正常,可下地劳动。即使是老人出院了,石明海经常也打 电话嘘寒问暖,关注老人的健康。
20年来,石明海一心放在患者身上,只为减轻病患痛苦,治愈患者,对患者始终坚持因病施治,他对每一位来就诊的病人都会细心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从不让病人花过多的钱。他始终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 —“服务患者,不求回报”。
无论是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上班下班只要有患者,总会有石明海的身影。他似乎可以去的地方也只有一个—— —医院,吃饭在医院,甚至是住在医院也是家常便饭,医院已是“家”,患者是“亲人”。2011年12月19日,石明海在晚上值夜班时,腹痛难忍,依然坚持到第二天同事换班。同事看见他面色苍白,第一时间通知了石明海的家属。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愿意接受检查。医生怀疑石明海为肝脏肿瘤,为进一步确诊,石明海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专家会诊,确诊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专家建议他进行肝移植或者化疗。在医院住了短短几个月,石明海就呆不住了。在第二年的3月4日回家,3月7日就上了班,并且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周六下乡义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石明海的付出院领导给予了肯定。2002年担任医务科主任,院长助理,2013年被评为名医堂专家,身兼数职的他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作为一个医生他精益求精,学习业务从未懈怠过。他视患者为亲人,许多患者也把他当亲人。都觉得和石医生接触,感到心 里很舒畅,因为石明海好像特别了解他们的心思,说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暖暖的。一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他的家人快成石主任的“老客户”了。在2012年的一天半夜,他儿子贪玩半夜3点摔断了腿,当时慌了,想都没想就给石明海打电话,石明海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他当时早已忘记石明海根本不是骨科医生。就那样,石明海带着他忙碌了好几个钟头,还请来了上级医院的专家,让孩子及时得到了手术治疗。“是石主任保住了我儿子的双腿,我和儿子一辈子都感谢石主任。”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石明海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管理干部,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本分做人,为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患者送“红包”,坚决不收,总是将红包交到收费上充当押金;患者送补品,坚决要患者拿回去自己补身体,经常为门诊上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同学多次邀请他经商,收入待遇比现在要高好几倍,他都拒绝了,他经常说虽然不能如同学那样富有,但他感觉踏实幸福。石明海很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守的行医准则去影响和带领每一位科室成员,建立了一个患者信赖、和谐的医疗团队,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回报着社会。
记者 李娇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翼城县供电公司开展月度仓库抽检工作
下一篇: 翼城县教科局对全县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