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家卫生健康委驻永和县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

2019-12-15 10:02: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山中早严寒,才入冬村民们就不怎么出门了,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却东家进西家出,忙着给大家宣讲索驼村2020-2035年发展规划,顺便查看乡亲们家里的火坑烧得暖和不暖和。

  这本承载着索驼村乃至坡头乡希望的规划书,是永和第一个村级规划,徐宏说:“脱贫后如何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是我想得最多的。”他认为,索驼村是千年古村,交通便利、山川俊秀,要焕发活力,一定要规划先行。想了就干,他邀请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志愿为村里编制规划,专家们对索驼村文化民俗生态村的发展定位,与徐宏的想法不谋而合。

  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驻村前,徐宏任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团委书记。今年年初,他请缨到一线锻炼,“得知一竿子插到‘最后一公里’,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和工作过,徐宏既憧憬又忐忑。

  三农政策、脱贫攻坚、县情村情,除了卫生工作其他都是全新课题,他如饥似渴充电,努力缩短适应时间,现在基本做到了“一口清”。“刚来时村里开会,我坐在那里啥也听不懂,现在已经能给来村里的同事、朋友当‘翻译’了。”徐宏笑着说。

  南方长大的他喜欢吃米饭,现在一个馍一碗米汤,就着萝卜、白菜就是一顿饭。没住处,和驻村工作队一商量,把村里党旗红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空闲的办公房,摆了张床和桌子就住了进去。一台烧玉米秸秆的电子锅炉,就是对付寒冬的利器。“夜深人静时,常常是隔壁牛场的牛叫声和屋里的臭虫伴我入睡。”徐宏说。

  学习关、语言关、饮食关、生活关……一路“过关斩将”,徐宏与村“两委”班子确定了党建立村、健康强村、文化兴村、“三业”富村的发展路线。

  “第一”见证索驼村的悄然变化

  全省首个互联网村卫生室健康小屋、全县第一个村级道德银行、首个村级新媒体平台、首个村级中长期发展规划、首家邮储银行信用示范村……索驼村有了新气象。

  “徐书记站位高、能力强、贴民心、办实事。”索驼村党支部书记郭海利提到徐宏赞不绝口。乡亲们夸他送衣送药、修沟打井,做的都是实事、贴心事。一次徐宏在县医院陪同国家卫健委领导调研,遇到的一位索驼村的乡亲拉住他的手不停地感谢村里有位好书记。这件事让徐宏对“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过集体努力,村委会楼前“晴天满身土、雨天满脚泥”的黄土坡,建成了“扬帆启航”党建文化广场,成为全村地标性建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也注意到了索驼村,决定将定期跟踪拍摄村里的故事。健康讲座、义诊活动每月一次,村里的大病贫困家庭得到社会救助近11万余元。爱心超市、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索驼好人”“文明家庭”受到表彰。知名劳模李素丽、音乐人缪杰、网球国手文俪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索驼、造访索驼、帮助索驼。

  徐宏为全村争取各类资金、物资等210余万元,其中资金150.66万元,爱心物资价值59.4万元。“党建3+3”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曲孝丽肯定。中央在晋定点扶贫单位挂职干部培训班开班时,他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健康小屋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督查组的点名表扬,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喜爱运动的徐宏,从北京带来双新球鞋。在“白加黑”“5+2”的工作中,他脚上的鞋子磨破了洞,新球鞋却积满了灰。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索驼村”照壁边,静静座落着一个古旧大院,古砖大门、一口古井、倚门而立的旧木车以及窑洞精致古朴的木门窗,无声诉说着昔日荣光。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村民们难以相信,司空见惯的古驿站和土窑洞能吸引外乡人来村里。

  今年夏天,徐宏初试牛刀,邀请8支大学生队伍来村里开展社会实践,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给村民带来食宿经营收入3万余元。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健康暖心”工程支持下,索驼村与县职中开展合作,让村民学习剪纸、泥塑、木雕等手艺,生产文创旅游产品增加收入。乡亲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扬起了干劲儿。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索驼村发展工业先天不足,农业又是靠天吃饭,所以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入延安、梁家河、黄河壶口、永和乾坤湾全域旅游,打造种植养殖业、加工业、观光休闲农业、教育培训产业新产业格局,才是村民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徐宏坚信。

  “索驼村将全力打造索驼IP,建设‘索驼驿站’‘索驼山居’‘索驼农场’文化产业项目,让游客来得勤、留得下、玩得好,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为村集体和农民带来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徐宏如是说。

  大山层峦叠嶂,远处梯田蜿蜒逶迤,山脚一条闪光的芝河将村庄环抱。望着这美丽大地,徐宏满眼爱意,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出差返回村里时,心里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未来,在这里种上适合的中药材,让这儿成为‘黄河药谷’,春天漫山遍野的花,会有多美!”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徐宏语气坚定。

  “要让索驼村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2年挂职扶贫时间真的不够,只能一开始就倒排工期,把2年当4年用。”徐宏的时间现在比金子还珍贵。

  记者 郑红卫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