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村里连年上访告状不断,村内产业不强,村民收入下滑,村干部人心涣散,各项工作杂乱无序,2008年王发安成为曲沃县史村镇南常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接手了这个许多人眼中的“烂摊子”。近10年来,他将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让南常村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集体。
抓班子建设,打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2008年上任伊始,面对村里杂乱无章的工作局面,王发安从抓班子建设做起,建立完善了“三会一课”、村干部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村务公开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坚持以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开展。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制订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支部集中学习每月三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与“三会一课”结合起来;支部每月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情况,及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通过学习,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民心工程,靠办实事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近年来,王发安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系列民心工程上,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街巷硬化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他充分发挥搞建筑包工的经验,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亲自上手,各负其责,将全村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2010年,村里建起农家书屋,还新建了3处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广大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常村位于侯月铁路路北,原村西进村涵洞因为低矮,宽度不够,村内的运输车辆和大型农机具都要绕行。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常村在村东新建一座进村涵洞,并修建了引道等附属设施,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出行问题;投资50万元,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王发安带领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红提葡萄、红富士苹果、红薯产业。此外,为改变南常村葡萄成熟销售时,果农占道经营、户户地头皆市场的不安全状况,2016年7月在村西铁路南建葡萄市场一处,硬化地面1200平方米,为本村果农和外地客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南常村发展红提葡萄1660余亩,红富士苹果100余亩,红薯种植3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史村镇排在前列。
抓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筑牢思想政治防线。王发安带领“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及各级党委、纪委关于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坚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工作中,严格按规定办事,从不收受村民的礼品,不用公款参与高消费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搞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不为自己的亲友谋取任何私利,洁身自好,奉公守法。
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王发安要求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全部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即所议事项,全部经过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实行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四议两公开”,确保了全村各项事务的决策公平、公正、公开。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根据镇党委要求,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所有财务开支,都必须由经手人、支书、主任把关签字后交村民理财组审查。属合理开支的由理财组签字盖章后报镇政府农村会计委托中心按规定审核批复。
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村里所有党务、村务公开内容全部按规定时间在公开栏里进行公开,今年又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改进公开方式,提高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