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法律援助中心:用法的雨露滋润人心

2017-06-05 09:07: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重庆籍农民工胡某在侯马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的协调帮助下,顺利拿到了工伤赔偿金。从援助律师的手中接过钱的瞬间,胡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的卖房款被前妻侵占,我该如何维权?”市民张先生情绪激动地问道。

    “我建议您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援助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耐心回答着他的提问。

    “请问这里是12348热线吗?我有个法律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您好,这里是12348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工作人员积极应答着。

    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5年来,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信任与沟通的桥梁,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守护者,法律援助之光也无数次照亮着弱势群体的生活之路,谱写出一曲曲感动人心的和谐之歌!

    一心为民提高援助办案的质量

    法律援助案件作为援助的生命线,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广大受援群众都能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是政府的法定责任,也是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任务。

    5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紧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坚持把帮扶社会困难群众作为法律援助的首要任务,做到了“能援则援,应援尽援”。并大力推行疑案研讨制度,成功解决了3起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针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信访案件增多的实际,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针对难点、热点、敏感的群体性案件,组织律师团研究、分析,制订解决方案、代理意见,全程参与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且在开庭时派人到庭旁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此之外,市司法局还依托基层司法所在全市设立了17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市武警支队和县中队建立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人员进行专项评查,强化案件办理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确保办案质量。

    坚持利民法律援助阵地绽新颜

    “法律援助中心创造了公平的法律环境,让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建立便民大厅是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法律援助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架设起便民法律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5年间,全市将法律援助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推进,大力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彻底改善了“窗口”服务形象。目前,全市已实现了便民大厅的全覆盖。其中,古县、襄汾司法局将服务窗口前移,建立了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大厅,形成法律咨询、涉法维权、法律服务的集群化、“超市化”布局,所有涉法问题都能得到“一站式”的法律帮助。这标志着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朝着便民、利民、安民的工作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同时,平阳公证处也完善了包括“一次性告知”“上门服务”等内容的十项便民举措;华尧公证处与支付宝平台合作,对涉外公证业务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线下出证,极大地方便了外地人员出国公证申办。目前通过支付宝网上平台受理涉外公证申请3件、出具公证书3份,为我市推行“互联网+公证”服务新模式趟开了路子。

    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个个硬件创新,使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内的远程视频服务取得了质的飞跃,实现法律服务公共化,同时在45个基层司法所也配备开通了远程视频设备,基本形成了贯通市、县、乡三级的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真正解决了群众打不起官司、打不成官司的难题。

    为更好地实现法律服务公共化,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致力于提供更加优质的远程视频服务,并在45个基层司法所也配备开通了远程视频设备,基本形成了贯通市、县、乡三级的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真正解决了群众打不起官司、打不成官司的难题。

    2014年,我市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作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重要载体,“12348”是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具有全省统一、方便群众记忆的特点。

    5年来,一桩桩、一件件达成满意结果的事件背后,凝聚的是法律援助人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付出,他们手捧党和政府的温暖之光,用法的雨露助弱扶困、滋润人心,建设法律援助工作任重而道远!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