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讲好临汾故事
——我市参加首届山西艺术节“群星奖”选拔赛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8月19日至22日,在首届山西艺术节“群星奖”选拔赛上,我市选送的独唱《中华根》、舞蹈《妈妈亲》、戏曲《大山村医》先后参赛。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优美的唱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沧桑的黄土五千年的底蕴,我家的大槐树扎下了中华根……象形的文字五千年的烙印,我家的思乡鸟萦绕黄河魂……血泪滋润我中华根,壮大我自强不息的中国心,血脉相连五千年的情缘,中华根弘扬我胸襟……”。崔赵波饱含深情的演唱、精湛扎实的唱功把这首独具临汾特色的新民歌《中华根》诠释得淋漓尽致。该作品以洪洞大槐树为背景,唱出了中华儿女心相系、脉相连、情相牵,血浓于水的爱国情思。
“临汾是黄河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600年前,千千万万华夏子孙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出,至今让亿万古槐后裔魂牵梦绕。”现场掌声雷动,崔赵波难掩激动之情,“我想通过这首歌曲让更多的人认识临汾、了解临汾、关注临汾”。
由永和县文化局打造的舞蹈《妈妈亲》,借童谣和童声回忆童年生活,感怀无私母爱。舞蹈以儿童民谣引入,大量的儿童嬉戏场景,巧妙地通过道具展示了永和的独特风情。
据该剧编导李玲介绍:“《妈妈亲》这个作品,我们先后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从一开始的节目构思、编排、创作到最后的节目成型,都是以永和本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深挖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间音乐元素与当地民谣深度融合,通过原生态儿童民谣的二度创作,深情演绎永和的风土人情。”
戏曲《大山村医》以获“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奖的大宁县徐家垛医生贺星龙为创作原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村医贺星龙二十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卫校,毕业后,他为了回报曾集体筹钱供他上大学的乡亲们,毅然回到贫困的山村。17年中他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坚持24小时上门服务,穿梭于当地28个山村。摩托车他骑坏了6辆,出诊费免收了30多万元,然而自家的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苦。该剧歌颂了当代最美医生舍小家顾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扎根于大山深处的悠悠情怀,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贺星龙的报道,对他的事迹和所作的贡献有所了解。此次,《大山村医》将他的故事搬上舞台,再次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作为一名大山里的村医,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周围的村民,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也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现场观众张晋鹏说。
“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设立于1991年,已成功举办16届,2004年起纳入中国艺术节。我市作为文化资源大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群众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提供了沃土。近年来,由我市选送的《蒲州梆子腔》《翼城花鼓》《翼城浑身板》《背着妈妈上大学》《丁陶鼍鼓》等作品先后获得这一奖项。
据市文化局社文科负责人葛晓辉介绍,《中华根》《妈妈亲》《大山村医》这三个作品,能从不同方面展示临汾悠久的文化、淳朴的风情,能把临汾宣传得更好,希望可以以“群星奖”评选活动为契机,调动全市人民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和带动广大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观众爱听爱看的精品节目。
记者 张浩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