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古城镇关村集中流转土地150亩,发展大棚冬枣产业,每年可增收6万余元;
邓庄镇燕村理清集体资产,采取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发包900多亩连片集体土地,每年增收20余万元;
永固乡南姚村采取“长包短定”的办法,租金随行就市,一年一定,提高了土地收益;
景毛乡南小张村引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集体增收8万多元;
襄陵镇黄崖村集体资源入股龙澍峪旅游有限公司,村集体每年按公司旅游收入15%比例分红,2017年收入达11.5万元;
……
截至2017年底,襄汾县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1-5万元的村196个,5-10万元的村94个,10万元以上的村58个。
一项项富有创新、担当实干的举措,一个个明了清晰、内容详实的数字,交出了襄汾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绩单。近年来,襄汾县以强化党建引领、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发展能力为着力点,统筹规划,因村制宜,持续用力打好“组合拳”,实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的百花齐放、满园春色。
汇聚合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统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盘子”。翻开《襄汾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目标任务、发展路径、保障措施清晰明朗,为全县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该县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导组、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各乡镇按照县里方案要求,在逐村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村,结合自身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统筹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村级党组织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规定动作”,立足实际,制定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发展项目、阶段任务、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抓手。
选培并举,素质提升,两项举措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头雁“内生力”。不拘一格选贤能。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程,通过认真摸排、上门动员等办法,鼓励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能人参选,41名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干劲足的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障。创新模式提素质。以提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重点观摩+个性辅导的“培训+”模式,以学促干,着力提升乡村干部致富带富本领。邀请专家学者,集中培训村“两委”主干,解读中央1号文件等惠农政策,第一时间把中央的精神传达到基层,帮助他们认清政策形势。把陕西省袁家村、山西省汾阳贾家庄和该县的关村、燕村等集体经济强村作为观摩点,组织200多名优秀乡村干部现场“求取真经”,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涉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就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项目、资金等方面涉农政策,到示范村、重点村“一对一”问诊、“手把手”教学,并编印700余本指导手册,提升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跟踪问效,强化担当,八条路径打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向心力”。层层签订“军令状”。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分别签订责任书,承诺年度发展目标,明确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实现了责任全覆盖、一级抓一级。定期通报明差距。坚持工作推进月报制度,每月梳理汇总数据,根据进度快慢制作排名表,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促各乡镇认清差距、奋起直追。座谈述评加压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面对面”述评的重要内容,通过“面对面”述职、“一对一”点评,抓关键、指要害、找差距、提要求,层层传导压力。督查考核抓促动。各乡镇成立督查组,采取交叉检查等形式,及时掌握目标村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委巡察组巡察内容,对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村主干岗位报酬,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坚持典型引领,强化示范带动。通过科学选树、集中打造、观摩引领等办法,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确立选树对象。将增收方法和路径细化归纳为集体土地、种植养殖、光伏发电、农村集市、发展旅游等11个方面,结合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提标”工程,在全县确定了20个典型村。集中力量打造。协调县财政、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惠农政策和项目,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集中力量打造典型村,帮助典型村做大做强。各乡镇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要技术,汇聚发展合力。现场观摩引领。按季度组织召开“三基建设”观摩会,精心筛选集体经济观摩点,通过现场互动交流,充分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帮助乡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补齐发展短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强化“三资”管理。实行“村财乡管”制度,严格核算集体经济收入,严禁“坐收坐支”,防止集体收入流失。加强审计检查,推进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障集体“三资”安全。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力度,强化村务监督与管理,用好集体经济收益,不搞平均分配,防止吃光用净,盲目投入。(焦玉龙 王丽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