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守住绿水青山,就能挣到“金山银山”。近年来,安泽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各乡镇立足自身优势,打造起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依靠家门口的景区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安泽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家以县为单位获得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林木覆盖率高达67.2%,稳居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三晋“绿心”“天然氧吧”。安泽县拥有23条较大河流和145处小泉小水,山西省第二大河——沁河纵贯全境109公里,和川水利枢纽、西里水电站、龙门口三大湖泊景观秀丽醉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9倍。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绝佳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安泽县“小飞·田园综合体”景区,占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飞岭、小黄、大黄三个行政村抱团发展,借助沁河沿岸的自然风光,依山傍水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如今,在统一规划建设下,三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利用自家房子搞起民宿,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2017年,飞岭村在乡村旅游带动下,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同时,该村大力建设采摘园,又发展了百亩玉露香梨,眼下又谋划着建设花卉玻璃大棚,今年的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15万元。安泽县青松岭景区彰显“绿”字招牌,着力打造“有客松墅”养生谷,今年,该景区依托窑洞、松海、山花举办了具有乡村特色的首届樱桃花节和首届青松岭槐花文化旅游节,做活了乡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槐花节举办期间,当地农民首次将野生槐花和亲手制作的槐花饼,通过网络销售到北京、广州、青岛等地,特别是在槐花节活动中的“百人百饼饼王争霸赛”当天,整个景区共售出槐花饼1500张,仅此一项就收入15000元。
安泽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五夫三卿、四代八杰”的晋国上大夫冀芮、冀缺以及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刘恕等历史名人,而且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还诞生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在安泽县城沁河东岸的况山之上,绿水环绕、林木葱茏的荀子文化园就矗立在这里。该园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以“荀子生平、荀子文化、荀子故里”作为叙事主题,采用传统的“园中园”手法,让游人漫步园中,步移景异,在亭台楼阁间怀古思源、净化心灵。
素有“太岳山上小延安”之称的安泽是太岳革命老区,共有红色纪念地22处,抗战时期,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新华日报印刷厂以及太岳行署都曾驻扎在这里。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安泽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小李村太岳行署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被确立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临汾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临汾市党员教育基地、临汾军分区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今年以来,小李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旅游人次已突破5000余人,红色旅游收入达3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刘少奇路居地坐落于安泽县和川镇沁河庄穆家原村,自去年“五一”开馆至今,旅游人数已突破15万人,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安泽县举生态旗、走绿色路、兴旅游业,致力打造“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黄花岭国家连翘公园”“不一样的太行”等旅游品牌,规划建设了“小飞·田园综合体”、沁河庄村、车道村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和田园风光,全域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持续攀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6亿元,安泽旅游不仅跑出了“加速度”,更实现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互促互进。(滕宁 吕瑞 郭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