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翼城:“2+10”模式激活全域旅游“一盘棋”

2018-08-18 09:24: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图为“翔滦古会”开幕式现场。李强 胡波 赵天柱

  临汾新闻网讯 全域旅游,时下最炙手可热的词汇,被视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坐拥独特自然人文资源的翼城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2+10”模式为抓手,高点谋划,厚植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10”模式 激活文旅“一盘棋”

  翼城,素有“唐尧故地、晋国源头”的美誉。县境历史遗存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现存7处国家级、18处省级、2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6个历史文化名村,有历山、翔山、古绵山、佛爷山、河上公德山5处风光迤逦、景色独特、底蕴深厚的名山。

  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历史遗存,构成了翼城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四梁八柱”。近年来,当地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一首两翼四支撑,三条线路八循环”的全域旅游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即以历山为龙头,以城内古城和大河口考古遗址公园为“两翼”,以绵山、翔山、河上公德山和佛爷山为支撑;以东向晋城、西向临汾、南向运城“三条线路”与周边旅游景区对接,以8条循环旅游公路串连县内各个景点。

  以“2+10”全域旅游模式,今年上半年,翼城县恢复举办了中止长达27年“翔滦古会”活动,短短12天时间,接待游客数量40多万人,直接经济收益4000多万元。特别是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花满翼城”大型戏曲演唱会,来自全国11个优秀戏曲剧种的13位梅花奖得主精彩亮相,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打造了将传统庙会与电视传媒融合、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旅游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翔滦古会”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各乡镇先后举办了王庄乡“弃里闹惊蛰”暨后稷农耕文化旅游活动、里砦北续桃花音乐节、闫村游学体验活动、唐兴城内古城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古绵山德孝文化旅游活动、“走进革命老区、畅游春潮花海”暨浇底乡生态自然保护区连翘赏花节、“南唐风情园、果蔬嘉年华”暨南唐乡樱桃旅游文化活动、隆化史伯“和”文化旅游活动、佛爷山庙会、桥上“刘累故里”与龙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全县文化旅游呈现出“乡乡有节庆、月月有活动”的喜人态势,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理念获得了群众高度认同。

  ■大美历山 叫响文旅新品牌

  8月,暑热未褪。

  历山,溪水潺潺,鸟鸣幽幽,却是一处谷深清凉地。

  说起历山,绵延于我省南部中条山脉东段,被誉为华北“绿肺”,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尤其总面积242平方公里的历山风景旅游区,境内峰峦叠翠,奇峰高耸,峡谷清幽,林密草丰,保存有大量珍稀动植物,享有“华北生物资源宝库”的美称。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阔260余公顷,草坪周围崇山峻岭,树木茂盛,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亚高山草甸,也是华北和黄河中下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资料显示,这里是一座天然氧吧,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0000左右,冬季经官方测算每立方厘米达2000之多),极具开发“森林之旅”的充分条件。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编制了中国最早的历法——《七十二候历》,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8月6日,翼城·历山“历法之源”通过中国气象局专家组评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七十二候历》起源于翼城历山。此举被认为将有力地促进当地“气象+历史”“气象+旅游”的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刻,历山脚下的西阎古镇已是盛装迎宾——本月20日至26日,“大美历山·休闲翼城”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将在这里举行。

  西阎,翼城县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活力迸发的小镇。全镇共有各种自然、人文景观100余处。以历山为龙头,囊括了主峰舜王坪、原始森林、斩龙台、妃子林、奶泉、南天门、舜王庙、野生植物园。高山峡谷——荧庭舜王谷,处处留有大舜生活的遗迹,舜王床、舜王台、舜王池、万年瀑布潭、一线天、七星潭、古代栈道遗址等,是大舜农闲休憩养身之所。另外还有大河村珍珠帘瀑布、彩石滩、黑白龙潭,兴石村泉头瓜子寨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西阎镇还是一座文化小镇、康养小镇,在这里有全国唯一一座供奉尧舜禹汤的国保单位——曹公四圣宫;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曹公村、古桃园村,有西阎村元代汤王庙、凤翼门、醒民台,堡子村民间博物馆、关帝庙、实相寺遗址,十河村侯氏宗祠、元窑河玄元洞,古十银的清代小桥等,颇具“一村多景、景融文化、文化通景”的气息。

  兼具自然与人文气质的历山连同其中的西阎古镇,被大打全域旅游牌的翼城县寄予了厚望。围绕加快历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以《翼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积极编制《历山风景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历山风景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历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已经省发改委评审立项,努力将历山打造成5A级景区,将西阎镇打造成康养小镇、休闲度假小镇。建成了总投资1.7亿元的全省第一条农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路,配套建设了绿化工程以及景区内电力、通讯网络。深入挖掘历山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古翼城百论》《翼城人文大观》《翼城县志编译》《山西历山漫话》《中国历山摄影集》等文化典籍,最大限度提升了翼城旅游文化品位。同时,借助各种渠道特别是媒体的力量,历山的宣传营销不断强化,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

  “大美历山·休闲翼城”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是继“翔滦古会”之后,翼城县助力我市举办全省旅发大会的又一举措,也是该县着力打造的全域旅游重要特色品牌。据了解,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打造了“大美历山”摄影大赛、野外帐篷休闲、非遗节目和民俗表演、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销、特色小吃展销、舜王谷徒步越野、著名作家看历山采风和全域旅游项目招商推介等9道文化旅游大餐。期间,由山西省社科院与该县联合举办的“刘累故里在翼城暨中华龙文化溯源”研讨会也是此次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期待能够充分利用历山景区这一优势资源,为全国的旅游爱好者提供一个休闲度假、康养静心的绝佳所在,全力打响翼城历山的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翼城全域旅游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多点开花 构建文旅大格局

  某种程度上说,“2+10”模式激活了翼城县全域旅游的“一盘棋”!无论是“翔滦古会”的超高人气,还是“大美历山·休闲翼城”的重磅来袭,都昭示着该县试图通过两大文化旅游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壮志雄心。

  自2017年8月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一年来,翼城县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立足“唐尧故地、晋国源头”的文化定位,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重点推动9个乡镇35个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努力将地域民俗及传统文化特色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为夯实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翼城县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创新融资渠道规划了11条旅游公路,高质量完成了全省第一条乡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路建设,统筹推进历山、古城等重点景区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 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深入推进“六城联创”工作,全力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道路建设工程、城市亮化美化工程,深入开展县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以建设美丽村镇为突破口,在全县建成4个省级、10个市级、25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风光、资源禀赋、人文遗存和产业特色等优势,努力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不断提升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

  翻阅一份2017年年底出台的《翼城县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可以更为直观明了地了解到翼城县正在着力构建的“两核引爆、三带串联、三区覆盖”旅游大格局。

  所谓“两核”,即以历山生态康养为功能核心的度假核、以唐(尧)晋文化为核心的唐晋文化创新体验核。重点开发历山生态景区、历山小镇、24条康养驿道等旅游项目,并以城内古城、霸国遗址两大文化资源为重点支撑,做足冶南冶铁遗址、北寿城遗址、古绵山等重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强交通建设,升级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文化演艺、文化体验、古城休闲、商贸购物等文化业态,构建环城文化旅游带,整合形成翼城文化吸引核。

  “三带”,即生态文化度假带、田园休闲体验带、乡村民俗风情带。

  “三区”,即东部山地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中部丘陵农业产业旅游片区、西部晋国田园休闲旅游片区。

  大格局支撑大目标,思路明晰的翼城县正蹄急步稳地发展全域旅游。翼城县文物旅游局负责人说:“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通过5年多的努力,至2022年底,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年游客接待334万人次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2%左右,至2025年,全域旅游实现大发展,实现中国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