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任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跃先坐在第四排,认真聆听、记录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作为山西省参加座谈会的三名代表之一(小学、中学、高校各一人),他深感自豪的同时更觉得责任重大。“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听着、记着、想着,不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会后,习总书记同与会者亲切握手。轮到赵跃先时,他握着习总书记宽厚温暖的手,激动地说:“总书记您放心,我一定讲好思政课!”
创新方式 把思政课上“活”
9月18日上午,山西师范大学。
刚过9时50分,赵跃先就已经提前15分钟走进教学楼5203教室。这是他给教育科学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首次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前他刚给其他学院的学生上完课,90分钟的课全程站着讲完。
中等个头、身材匀称、笑容和蔼的赵跃先,平凡地如同一位邻家大叔。“同学们,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跃先,这学期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时,窗外响起了防空警报声。“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8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今天,警报再次响起,它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刹那间,同学们肃然。
这节课的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打开的视频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玛旁雍错上迁徙的羚羊等一一亮相。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现着我国的大国风采……
“同学们,现在的中国强大不强大?”
“强大!”同学们气势昂扬,头扬得更高了。
“开学时,你们很多人都是坐高铁来的吧?那么,中国高铁已经有了‘和谐号’,为何还要制造‘复兴号’?”有了之前的互动,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同学们讨论热烈。赵跃先说:“‘和谐号’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上诞生的动车组列车,仍有待完善。而‘复兴号’是由我国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它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能耗更低,可以说,‘复兴号’是中国梦的完美诠释……”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美国为何对中国发动贸易制裁?”同学们的议论热潮此起彼伏,一些平时对时事不太敏感的同学也加入了讨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是不是美国想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越来越强大。”接着,赵跃先又举出了“301调查”“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之争”等关键热词,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中美贸易战”的前因后果,巧妙引导大家由“怎么看”中美贸易战走向“怎么办”。“同学们,我们是不是该养成优良的政治素养,学习好本领,掌握真本事,将来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是——!”齐刷刷的回答响彻教室。
一个个生动故事阐明深刻道理,一次次热烈讨论解开学生心中疑惑,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令课堂充满活力……赵跃先在课堂上开展了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辩论法、情景模拟法等,还将时事热点评论引入课堂,既有感染力、亲和力和针对性,又让课堂活了起来,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他主持的课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了山西思政课改革创新。
拓展内容 将思政深入学生日常
“赵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在校园里,赵跃先经常会遇到提问题的学生,而他总是耐心解答。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学生闫思颖每次在校园里看到赵跃先都会向他请教。“老师,你说我们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来好就业吗?”“小闫,你担心自己将来不好就业吗?据我所知,咱们学院的毕业生很抢手啊。”“那您说,我们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吗?”“当下,你们一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还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把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将来就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一席话说得闫思颖茅塞顿开。
研二学生白云记忆中有这样一件事。看到周围一些同学刚步入大学就谈起了恋爱,她很是不解。有一次,见到赵老师后,她大胆说出了心中的困惑。赵跃先告诉她,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把学业放在首位。学习不仅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让自己有更好的未来,遇到更优秀的伴侣。看似无心的几句话,打开了白云的心结,她对同学说,赵老师不仅是她的思政课导师,还是她的人生导师。
对于赵跃先而言,上好思政课,不只在课堂,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让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像盐融入食物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文化劳动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做到时时思政、处处思政,使思政伴随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
挖掘元素 推进课程思政
1987年,赵跃先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山西师范大学教学32年,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无论是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还是在学校社科处处长行政岗位上,他从未舍弃三尺讲台,每周依然上课12节。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赵跃先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力度,在国家顶级刊物发表了40余篇论文,完成了教育部、山西省科研项目10余个。同时,他还制定了“传帮带”措施,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招聘博士和硕士16人。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有5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成为科学教研的主干力量。
自从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后,赵跃先更加坚定了在思政路上走下去的信念。他参加了全省思政宣讲团,作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他积极致力于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传播到全省各个角落。由他精心撰写的《“八个统一”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一书不日将出版,旨在让“思政课”成为“明星课”,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做好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指导。
在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政课的同时,赵跃先还致力于推动课程思政。他不断加强和专业课老师们的交流,引导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深入、广泛地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明白为什么学习、怎样用所学为社会作贡献,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山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一系列荣誉对赵跃先来说并不重要,他的重心依然在课堂上,在思政育人上,“我要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因为它影响着学生们的一生!”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郭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