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我们又怎能忘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春天般的故事呢!
作为时代的同龄人,我庆幸自己能亲历并感受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四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前,我还是爸妈身边的乖女儿,四十年后,我的儿子已长得英俊挺拔;四十年的时间,生活变迁已如天壤之别,所有的感受尽在我的眼界中。尤其是从住房的变迁可以见证时代的发展,可以见证改革的硕果。
1979年,六岁的我还没有上小学,当时也不上幼儿园,每天无忧无虑,爸妈在工厂上班,我家四口人则住在厂里分给爸妈的一间宿舍里,在那间宿舍放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单人床、写字台,还要做饭、吃饭,一间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囊括了卧室、客厅、厨房、餐厅的功能。地面是砖铺的,墙面是水泥的.冬天还要生炉子取暖,温度也仅有十几度,最担心的是怕晚上睡觉中煤气,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妹妹和我就中过一次煤气,早上迷迷糊糊醒来,浑身没劲,头疼得厉害,当时爸爸还说这娘仨儿怎么都感冒啦。当时也不知道是中煤气,回想起来好后怕。就是在这间宿舍里,我们全家一住就是七八年。好的是厂子的大院是我活动的场地,可以随意地玩,跳绳、丢沙包、骑自行车,小小的我倒也玩得不亦乐乎。
1989年,我家终于在厂里分的家属区盖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2分多地,三间房子,一个小院,比起在厂里那一间宿舍,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水磨石地面,粉刷雪白的墙面,还做了一套组合柜和沙发,院子里有厨房、卫生间,还安装了土暖气,再也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冬天烧暖气有点麻烦,记得那时一到冬天,要提前买煤,爸爸的双手深深地侵入煤黑污渍,洗也洗不掉,每天晚上半夜还得起来看锅炉,早上又掏煤灰、倒灰……一旦锅炉灭了,生火更是一档子事,即使那样,在当时我们已经很满足啦。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住楼房已经是很多人的梦想。1992年,我结婚时老公家买的是一套70多平方米的楼房,两室一厅。住楼房和平房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做饭和吃饭不用院子房子里外两头跑,就是做饭时油烟味很重,那时没有油烟机,油烟只能通过打开窗户往外散发;上厕所也不用再跑到院子里了,暖气是自己烧那种蜂窝煤的暖气炉,不是很暖和。但有这样的房子住,在当时已经是很“奢侈”,我们把房子装扮得很有生活气息,隔三差五邀请朋友们来小聚,时光在温馨中流逝。
此后,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我家又陆续经历了三次搬迁,面积也逐渐在加大,生活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家中有了暖气,不用自己烧土暖气了,厨房面积也大了许多,安装了油烟机,做饭时厨房门一关,再也不用担心油烟往客厅、卧室跑了。在此期间,家里的家用电器几乎每年都有添新、换新,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二十世纪初期,我们的县城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汾河以西的小区不断增加,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尤其是汾河岸边的小区,沿河而建,站在窗前,汾河美景尽收眼底。
2012年,我家也终于下决心在河西买套房,14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精心装修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家,现代化的家具、家电,时尚的沙发、地暖、天然气……宽敞明亮,生活便利,出门不远就有广场、公园、健身场所,我们的居住环境迈上了新台阶,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安居方能乐业,住房的变化就是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缩影,见证着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用老妈的话说,40年的变化太大,她从妈妈变成了外婆,从艰苦走向了幸福。40年的收获也太多,享受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看到了孩子们的学有所成、住有所居。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70后的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感受着国家巨大的变化。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我们要接过老一辈改革开放旗帜,投身到改革创新的大浪中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不负梦想。
李晓云(作者单位:襄汾县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