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中的科学——吉县壶口瀑布的形成

2018-09-10 09:20: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位于临汾市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奔流至此,宽约400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

  那么,这样壮丽的美景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是合适的物质组成。瀑布周围的岩石是灰绿色、浅红色的中细粒长石杂砂岩和砾岩夹粉砂质泥岩,这种长石杂砂岩杂基含量高、胶结差,与花岗岩类和灰岩类岩石比较,它可以算作软材质,易于风化剥蚀,但是与泥岩相比,它还是十分坚硬的。由于泥岩比较松软,易于被流水冲蚀掉,造成其上砂岩悬空,甚至坍塌,如果泥岩在其中所占比例偏大,就会形成一个缓坡,如果过少,则不易形成陡坎。从孟门孤岛到现在的瀑布处,地层层位相同,砂岩和泥岩所占的比例合适,所以能够形成瀑布。

  二是恰当的构造条件。砂岩中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是南北走向的直立节理,正是这一组节理控制瀑布走向;另一组节理是近东西向的直立节理。这两组节理与近水平的地层层面构成三个互相垂直的三个面,将岩层切成小块,岩层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各种裂纹,为岩石的破碎打下基础。

  三是流水的作用。流水在瀑布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它是岩石破碎和搬运的具体操作者,一方面凭借自身流动的巨大动能和所携带泥沙直接对岩石进行不断地冲刷和磨蚀;另一方面流水还对砂岩下较松软的泥岩不断掏蚀,造成砂岩悬空,受重力作用,或冬天石缝中冰楔作用,加之自身的裂隙,砂岩就会松动脱落。

  1938年9月,抗日战争极其艰苦,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