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新的使命,常爱泽回到了工作岗位。作为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一名基层环保工作的代表,她重点关注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报告对今后五年及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在转型发展方面提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切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常爱泽告诉记者:“通过学习省《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政府把民生当作工作的根本目的,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就是对民生的关注。”就临汾而言,她认为,要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亟需加大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对临汾的支持力度。
常爱泽介绍,受多重因素影响,2016年11月-12月,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出现恶化。对此,我市向环保部、山西省委省政府做了检查,坚决认责、认账、认罚、认改。为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我市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以新发展理念审视环保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创造性地提出了盯紧“八项指标”、树立“八个理念”、强化“八条措施”、实施“八大工程”的整改工作思路。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临汾市区环境空气中SO2浓度同比下降66.7%,综合指数同比下降46.3%,重污染天数由去年同期的21天下降到9天,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位列全省第一,PM2.5浓度同比下降46.3%,下降幅度位列全省第二。
尽管全市上下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物料运输靠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偏弱,加之地形四面环山、扩散条件不利,全年气象条件不利(冬季尤为不利),致使各项指标虽大幅度下降,但绝对值仍然偏高,2017年“秋冬防”工作(10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以来,临汾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SO2浓度和综合指数在全省位列倒数第三。因此,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此外,由于临汾不属于环保部2+26通道城市,得不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支持,而我省制定的考核方案中,临汾与晋中的考核标准与太原、阳泉、晋城、长治4个通道城市一致,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所以,她认为加大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对临汾的支持力度非常必要。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