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天地之美,美在山水;人之美,美在心灵、美在朴实和善;人生有梦,当梦圆。炎夏悄退,金秋已至,寻美、圆梦正当时。古老的平阳大地,文物古迹、名川大山甚多;其中,千年古州县——隰县,令人向往。
《尔雅》曰: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便是隰县。春秋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后汉皇帝刘渊建汉,徒都蒲子;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置隰州,开始以“隰”命名;北拱晋阳,南临古慈,东屏姑射,西带黄河;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这就是隰县。由此可见,隰县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隰县自古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时光穿越千年,今逢全省旅发盛会,来临汾旅游,隰县大好河山定会让您不虚此行。
孟佩杰
隰之俭尤甚 隰之朴尤甚
出门旅游,所赴之地,必先谓人。如该地景甚美,但游人被坑、被蒙、被宰之事常发,想必游者也会避而远之。那隰县人如何?大可放心!隰县百姓淳朴、德厚风清,谓之“中国好人县”。
从古至今,隰县一直以“民风淳朴、邻佑相助”著称。
康熙版《隰州志》载曰:十五国风晋最俭,隰之俭尤甚;晋最朴,隰之朴尤甚。”千百年来,这种优良风尚代代相传。古有宋代赵友七世同居,金代姚钧为母亲百日忌辰奉请刊刻《金刚经》,明代苏四国割大腿之肉喂母治病等。
当前,在三晋传统文化的浸润养育下,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中,隰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文明绵延,英模辈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郝英祥半个世纪照顾牺牲战友母亲的感人事迹在晋鲁大地传颂;2005年,在长治医学院就读的隰县籍学生袁小平勇斗歹徒牺牲,被追授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2011年以来,隰县已涌现以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司机来虎平为代表的9位“国字号”英模;还有十余位省级道德楷模以及百余位市、县级模范。在2014年中外百年品牌对话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隰县荣获“2013―2014中国品牌文化十大范例奖”,被授予“中国好人县”荣誉称号。
小西天
隰之景尤美 隰之火盛传
隰县是一个生态怡人、山川秀美的山城,拥有丰富而绚丽、独特而宝贵的旅游资源,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全县共有105处庙宇建筑,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2项。著名的红军东征、晋西事变、午城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一年一度的“隰县玉露香梨花节、采摘节”吸引着八方来客;国宝小西天悬塑艺术精美绝伦;紫荆山、石马沟、五鹿山等风景区,景色怡人;明代大观楼气势非凡;晋西革命纪念馆、中国梨博园、七里脚石窟、堆金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佛教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格局。
隰县美景甚多,名气最大的当属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小西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是以全世界独一无二、精美绝伦的泥塑、悬塑艺术而著称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寺院原名千佛庵,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应了佛教西天胜境的法意,而改名为小西天,景区总占地面积为31387平方米。
小西天因地布景,结构精巧,拔奇挺秀,气势非凡,在古建筑中别具一格。寺院的东端,为一高耸的弧桐峰,峰顶筑摩云阁,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阁下钟鼓楼南北相对,站于东向的庭院观赏山川田园,景色迷人;下院是寺院的主体,无梁殿坐西面东,内有数十尊佛象,为僧人诵经的禅堂;无梁殿对面是韦陀殿,殿内一尊楠木雕像威武逼真;无梁殿之上便是大雄宝殿,它背山而筑,文珠、善贤二殿左右拱峙。整个寺院高低起伏,左右对称,互相照应,十分得体。
小西天以明代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其精华保存于大雄宝殿。殿内彩塑满布,除佛坛上的五尊主佛外,墙壁、檩柱、屋椽上塑有数以千计的彩塑。
这些彩塑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不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色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为珍贵的是殿内梁架上的彩绘——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宫廷规制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皇家彩绘,造价昂贵,在此偏远山区发现,令人叹为观止。
玉泉寺(“玉泉上寺”,又名“尼姑庵”),始建年代不详。传说,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公元885年)马祖大师曾在此修炼,大约创始此时。
现存碑文证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曾予重修,相传“小西天”就是参照“玉泉寺”而建。由此,玉泉寺是隰州大地上较为古老的寺院之一。
除了小西天、玉泉寺等文物古迹外,隰县还有森林大公园——紫荆山以及石马沟狩猎区。紫荆山物产丰富,景色怡人,草茂林密。春至青翠如染,夏来繁花似锦,秋到红叶如火,冬临银装素裹,徐徐展开四季变幻长卷。这里盛产猪苓、党参、二花、人参等各种中草药30余种;天然木耳、蘑菇、羊肚、蕨菜山味十足,营养丰富;山葡萄、樱桃、沙棘、红果漫山飘香,野味无穷;金钱豹、蝎马鸡、野猪……属于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多达20余种,在茂密的森林里出没。
石马沟狩猎区位于吕梁山国家原始森林内,处于隰县、交口、汾西三县交界处,坐落在下李、上庄、种子园三个林场内,分为三个小区狩猎,面积八万七千公顷,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山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狩猎区。良好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的繁衍生息之地。
隰县不但景点多,景色美,而且还是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王震、陈赓、林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红色种子在这里开花结果。
晋西革命根据地是红军东征和八路军挺进山西对日抗战的立足地和拓展地,是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强屏障,是支援解放全国的战略后方,是党中央联结华北、华中各解放区的交通要冲和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晋西,泛指山西沿黄河一线南北狭长地区,是以隰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地域,含隰县、交口、汾西、石楼、永和、大宁、蒲县、吉县、乡宁九个完整县)。
晋西革命纪念馆位于隰县县城西南1.8公里处的车家坡村龙凤山腰,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52平方米,陈展面积2780平方米;设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展厅;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玉露香梨
隰之梨尤甜 隰之食尤香
说起隰县,梨可谓不得不提。《诗经·晨风》有“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树檖”即梨。因此,隰县为“中国梨源”,便无可争议。
隰县梨产自海拔950—1450米的区域,果品色泽鲜艳、果面端正,含糖量高、口感纯正。隰县梨先后38次荣获优质产品奖,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11年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07年隰县玉露香梨被中国奥委会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玉露香梨生产示范基地县,2013年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定并认证。由此,隰县梨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销量进一步扩大。
截至目前,全县果树总面积达35万亩,2017年果品总产量5亿斤,产值6亿元。
多年来,时值4月,隰县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梨花节,今年已经举办了第8届。每逢此节日,八方游客都会齐聚于此,观赏满山遍野的梨花美景。人们徜徉在具有“天然氧吧”之称的万顷生态梨园内,梨花飘雪,漫天飞舞,蓝天、白云、粉蕊、绿野映入眼帘,游客宛若置身于桃源美景,真正体验到宁静、纯美、超脱的人生乐趣。
观美景、体民俗,不饮隰州琼酿,徒有隰县一游。可谓“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隰县午城酿酒有1100年的历史,到北宋时发展成山西五大酿酒地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烧坊遍地有,酒味十里香;路过午城镇,必品午城酒”的美传。史载,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隰州酒课达“五万贯以上”,民间传有“隰州名酒半午城”之说。其中,隰县午城生产的玉屏酒是以清香著称的午城白酒作底酒,按照我国古典医药名方《玉屏风散》,选用参、芪、术、檀等15味名贵药材,精心配料酿制而成。其特点是酒体清澈明亮,色泽晶莹正黄,气味芬芳绵甜。此外还具有补气、活血、和胃、生津、醒脾、舒肝、祛风、固表、强身、健志之功力,被广大消费者称为“小竹叶青”。
小饮酌情之后,品尝美食自然少不了。隰县特色小吃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小吃有碗托、糁粉、大杂烩等;面食有莜面栲栳栳、羊肉臊子面、米面馒头等;特色地方菜有小炒鸡蛋、凉蕨菜、凉拌苦苦菜、土豆精精等,食材均是当地有机绿色食品,健康营养,香浓味美。
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大杂烩。该美食是由被誉为隰州第一饭馆的义和园大厨、烹饪大师宋尚武首创。该美食融合了南北大菜,结合本地特点组成了七碟八碗,此菜谱一直流传至今。大杂烩是由烧肉、丸子、山药、海带、粉条、豆腐制作而成。其中,烧肉、丸子、山药和豆腐需要油炸,而豆腐需要蒸出来再炸;制作大杂烩需用煮肉的原汤。大铁锅里加水,放入土豆粉条小火煮10分钟,再依次加入海带、肥而不腻的烧肉、葱丝、大料、辣椒、老抽、生抽、糖、盐等佐料,最后放入丸子、豆腐、山药、菠菜。至此,百味归一的大杂烩才算做好。大杂烩海纳百川,荤素协调,吃一味而知全席,当真老少皆宜,食味无穷。
在隰县,人们习惯往汤面里放一种佐料,该佐料当地话叫“摘麻花(音)”,该佐料用油一烹,香味四溢,让人食欲大增。据了解,该佐料是人们在山野地里采摘,不人工种植。所以来隰县旅游,一定要记得吃一碗放了“摘麻花”的汤面,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此外,隰县境内交通发达,随着“一铁两高”的开通,现代化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十分便利。
“毕竟隰州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当下时节,淡去了春暖花开的明媚,褪去了夏日炎炎的烧烤,迎来了温凉静美的金秋,远方的你背上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隰县之旅吧!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