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贾贵香:始于热爱 忠于初心

2018-03-19 10:31: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我三四岁的时候觉得母亲的双手有神奇的魔力,天上飞的鸟儿、树上开的花儿、地下跑的兔……一把剪刀、一张纸仿佛就能还原一个世界的样子。”3月11日,市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蒲县剪纸协会主席贾贵香对记者回忆起自己与剪纸艺术的渊源。“从那个时候起,剪纸这门艺术就在冥冥之中融入了我的生命。”

  仿“形”更摹“神”

  “古人真了不起,能让这门优秀艺术在鲜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传承至今。”采访过程中,贾贵香总是止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其实剪纸最重要的在于一个‘神’字,只传‘形’会让作品不耐看,只有神形兼具,作品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有故事,贾贵香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她看花开花落、飞禽走兽、河川流云,有时候一看就是一天。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才有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1984年在首届“全国剪纸展览”中,贾贵香的《刘胡兰》《雷锋》等系列剪纸作品,首次为她赢得了一等奖的荣誉;1992年,贾贵香的《百鸡成祥》系列剪纸作品在“中国名家艺术作品特邀联赛”中荣获特等奖;2004年,《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作品在“全球华人精品剪纸展”中荣获特等金奖,这个系列也让贾贵香的作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奖项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让我看到了剪纸艺术的明天。”从那个时候起,贾贵香对剪纸有了新的定位:“剪纸不仅仅是民间艺人的小玩意儿,也是可以登得上大雅之台的,是很精致的作品,是很有深意的东西,是能够传递感情的艺术品。”

  艺而精则“创”

  在五十余年的剪纸生涯中,贾贵香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剪纸艺术也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贾贵香说:“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只有与时俱进的东西才能长存于时代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传承人去创新。”

  1月1日,贾贵香在“平阳工匠”决赛中,用61秒的时间,一剪刀剪成两幅阴阳《八方大吉》。“我特别珍惜每一次登台机会,因为这都是宣传剪纸技艺的舞台,所以就必须让自己的剪纸手法更具观赏性,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在贾贵香看来,手法创新只是剪纸艺术的“基本功”。“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每一幅作品都能有一个故事,或者记录一段历史,那么这样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我所追求的。”

  贾贵香想通过剪纸作品做“时代的记录者”。近期,她创作了很多以“十九大”为主题的作品,比如《不忘初心》和《匠心》系列。“最近在创作一百种字体的‘尧’,为旅发大会助力,展示我们尧王故里的风采。”贾贵香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她开始学习书法。“很多时候,托别人写的字体或者网上找的字体不完全合自己的心意,我就报了个书法班,也算陶冶情操了。”

  始终如一的心

  “我对剪纸艺术的喜爱没有停止过一分一秒,有什么烦心事,拿起剪刀和纸张就忘得烟消云散,这是一件让我非常快乐的事情。”一说起剪纸,贾贵香就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爱。“让人们意识到剪纸艺术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了让这门艺术更加系统化,贾贵香走访剪纸名人,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了剪纸教材《中国传统剪纸艺术》16本。这套教材从易到难,自简而繁详细记录剪纸手法。“这套教材可以当做初学者入门的阶梯,方便让剪纸艺术进校园。”为了传播剪纸艺术,贾贵香到全国各地免费讲学500余场,培训30余万人次。

  贾贵香身上有艺术家的浪漫气息,更有传承人的责任感,她热心公益事业,义卖剪纸珍品20余万元,全部无偿捐赠给灾区、学校、贫困学生。今年,贾贵香打算继续推动剪纸技艺分级制,评定等级作品由技术难度、创作意境、思维层次三个部分组成,达到某一个标准,就可以获得相应等级证书。“我认为分级制度可以让这门艺术更加学院化、系统化,”贾贵香说:“我想这样做可以让剪纸艺术走得更远、更顺,这是我所期待的。”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