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已经享受到太多好政策了,不能再给党和国家添负担,你们不用给我办理大病医疗保险,我能负担自己的医药费!”对于浮山县米家垣乡滑家河村贫困户李吉宝来说,一个月700元左右的医药费可不是个小数目,他却主动放弃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着实令人费解。
其实,作为一名有着48年党龄、天天把党徽佩戴在胸前、把“为人民服务”刻在骨子里的老党员,李吉宝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家并不意外。
近日,沿着蜿蜒的盘山路,记者来到了李吉宝家。由于身患哮喘,75岁的他常年卧病在床,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他的儿子今年52岁,生活不能自理。父子俩的日子一度捉襟见肘。
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到来,让李吉宝父子二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生态补偿金、特困供养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光伏发电分红、危房改造……”李吉宝说自己年事已高,但这两年享受到的帮扶,他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在了心里。
“我是1971年入的党,为啥能入党?因为咱干事积极,不怕‘牺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滑家河村要修一条进村路,李吉宝寻思这是好事,自愿加入“修路大军”,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多出点力没啥。”
就是因为这一腔热忱为百姓服务的心,李吉宝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以前是群众,干活就凭一颗热心;后来是党员,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子,得想在老百姓前头、干在老百姓前头,这是责任。”
修路、建桥、挖水渠……李吉宝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修水渠时,有一枚土炮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爆炸,我赶紧跑去看。虽然知道有危险,但我是一名党员,遇到危险当然要往前冲!”李吉宝刚一走近,“轰”的一声,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受伤。“老书记让我休息半天,我硬是不肯,自己又没受伤,早点把活儿干完才最要紧。”
后来因为身体和年龄的原因,李吉宝渐渐不能干重活儿了,但他的心却闲不下来。“每天晚上除了看《山西新闻联播》,还要看央视《新闻联播》,就是想多了解一些国家的最新动态。”李吉宝说,“以前无论是党课上聆听到的内容、还是电视上播放的重要内容,只要看过我都能背下来;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远不如从前。”尽管如此,李吉宝还是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李吉宝说作为一名党员,他不能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别看它不好看却好用。我视力不好,通过它可以看很多书。我平常爱看《中国扶贫》杂志,最近正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思想不能落伍嘛!”李吉宝的药袋里有个放大镜,镜框上缠满了胶布,却一直舍不得换新的。
很多人说李吉宝过得太艰苦,他却不以为然。李吉宝回忆往昔,旧社会,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幸福感可言。现在可不一样了,什么都不缺,老百姓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凡事都有依靠,这才是真正的享福。
党员是什么?李吉宝觉得,那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切的信仰。
记者 安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