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百平方米 好政策圆了隰县田建伟住房梦

2019-07-10 10:12: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图为驻村第一书记米玲、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新在田建伟家了解生活情况。

  临汾新闻网讯 仅花了1.6万元,县城一套近百平方米、价值17万余元的楼房就是自家的了。

  许多邻居都羡慕的这家人,是隰县一户非常典型的贫困户。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这个家庭的主人今年41岁,名叫田建伟,他是隰县城南乡李城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曾经,接踵而至的疾病和磨难让这个出生于农村的汉子痛不欲生,“住进县城的楼房”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灾难是一个接一个降临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最先患病的是今年68岁的父亲田树文,4年前,父亲倒地不起,送医院后大夫诊断为脑梗塞,经过积极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双臂活动不能自如,独自吃饭都非常困难。后来,备受“三高”折磨的母亲刘冬兰,膝关节变形损坏的病情进一步加重。2017年5月,因为双腿行动不便,在自家的老院子里,母亲摔倒后造成左腿骨折。

  父母的病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噩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刚开始时是脚部发凉,脚趾关节麻木,有时候感觉像小虫子在脚上爬。”田建伟说,“当时也没多想,直到后来这样的情况频繁发生,不好的事情就这样不可预料地降临了。”

  脉管炎!晴天霹雳!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一旦倒下,这个家就完了。”

  2015年,病情加重后的田建伟开始借钱治疗。太原、西安两个城市的医院都给出了尽快做手术的建议。但因家庭困难,他只能选择药物治疗。2016年,病情进一步加重后,为了节省开销,他在临汾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他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病情开始反反复复。

  “实在不敢想象,我要是再出个问题,一家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提到那段痛苦的日子,一向坚强的田建伟流下了眼泪。

  在田建伟的眼泪里,还有件伤心事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不愿提及,但又一直挥之不去。

  “在这个两岁的小孙女之前,我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大孙子,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他得了一场重病,虽然想尽一切办法积极治疗,但还是未能留住当时已经12岁的孩子。”刘冬兰提到自己的孙子时老泪纵横,“孩子上学时曾画过一幅画,画中有一座大楼,楼中的房子里有沙发、茶几、床,还有学习专用的书桌,他曾指着画中不同卧室里的人说,这是爷爷、奶奶,这是爸爸、妈妈,这里是我的卧室……”

  “做梦都想不到,孩子画中的场景能够真的实现。”坐在隰县县城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还不懂事的小孙女依偎在刘冬兰怀里撒娇,“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哪能住进这样的楼房。”

  田建伟家的几孔窑洞背靠大山,前临深沟,走进院里要走多个“S”形弯。半山坡上的窑洞,上下不便,出行困难。窑洞里堆放农具、粮食、杂物和简单老旧的家具。几个月前,田建伟和父母及弟弟弟媳全家7口人住在这样拥挤的窑洞里。

  “田建伟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居住条件很差,村里人有目共睹,大家都非常同情,一直是我们重点帮扶的对象。”李城村驻村第一书记米玲说,“田家符合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规定,村干部们也一直想方设法为他家寻找合适的房源。”

  2019年春节前,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新及其他村干部的帮助下,为田建伟一家在县城嘉兴园小区联系到了一套出售的房子,并很快完成了交易手续。

  2019年3月8日,这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田树文特意选择这天搬进了县城中梦寐以求的房子里。

  “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一是图个吉利日子,二是想让身边更多的人知道,在党的好政策的帮扶下,我们家真的能‘抬起头’。孩子将来不愁上学了,我们家的日子也有盼头了。”谈到县城的房子,田树文非常激动,“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这个家早就不是个家了。”

  田建伟所住的楼房位于隰县县城中心,价值17万余元。田建伟家享受易地移民搬迁款14万元,房屋交易过程中,得知他家生活困难后,楼房原主人又做出了一万余元的让步,最终他只花了1.6万元就“拎包入住”了。

  住进楼房后,让田建伟一家高兴的事接二连三。经过吕梁市一家老中医的偏方治疗,田建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村干部们为他联系到一家工程队,由于他诚实肯干,工程队负责人在得知他家的情况后,为他开出了每天150元的工资,这个工资比同一工地其他工人多出30元。

  “住进了县城的楼房,心里敞亮了,干劲也更足了。”田建伟说,“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身边的好干部和好心人,是党的好政策圆了我的楼房梦。”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