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个时代,正在悄悄犒赏终身学习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社区教育是重要抓手,大有可为。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社区教育功能属性规律,契合社区居民对精神生活的新期待,一盘棋谋划,一张图绘制,“上下”联动、“内外”发力、“点面”结合,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管理,提高社区居民教育质量,满足居民多方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上下”联动 以新战略统筹社区教育
理念认知是开展工作的先导性条件,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的有效手段、根本推手和最佳平台。为此,我市从社区治理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知,上下同步,大力加强对社区教育内涵、功能和意义的研讨,充分发挥新理念对社区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6年6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一个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正式出台,即《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力从全局高度筹划思考临汾社区教育,提出了“大教育”的发展战略。放眼新时代,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汇点,如何以社区教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公平、促进文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7年12月,我市实施“以社区教育为抓手,促进临汾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旨的课题大调研,全面启动了社区教育工程。2018年8月,市政府出台并下发了《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教育局、临汾电大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总结提炼出“小社区、大民生”“小社区、大治理”“小社区、大教育”“小社区、大智慧”“小社区、大贡献”的工作理念。
2019年3月,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市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为社区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奠定基础。在6月份召开的全市社区教育推进会上,制定出台了《社区教育建设指导意见》和《社区教育建设标准》,依托临汾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临汾社区大学”,搭建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分院—社区学校”四级网络体系,提出了社区教育三年推进目标,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教育的工作内容、依托载体、工作流程,纳入考核管理全过程,推动社区进村入户、深入城乡、延伸到弱势群体、拓展到各类人群,使社区教育对社区管理的促进作用得到不断加强。8月份,临汾社区教育实现了全员挂牌。成立了社区大学1所,社区学院17所,社区分院42所,社区学校632个,全市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8000余人。17个县(市、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吸纳教育、财政、团委、妇联、卫健、人社、民政、住建、司法等27个部门参与,每个成员单位都指定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内外”发力 以新思路融合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全民、全面、全覆盖的教育,也是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事业,更是一项学校教育、行业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发展的庞大工程,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抓手。在社区教育推进中,我市发扬“共建共享”的优良传统,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内外兼修、联合发力,以融合治理推动社区教育不断创新。
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全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确立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教育资源,面向各类人群,提高全民素质”的宏阔思路。
在经费保障上,按照“政府拨、社会筹、单位出、个人拿”的办法,建立了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将社区教育机构建设、运行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财政单列,并对社区学院、社区分院、社区(村)学校达标单位予以奖励。2018年,市财政列入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预算142.8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共列入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达1000余万元,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和保障。
在人力资源方面,聘请市委党校、山西师大、临汾学院等院校教授指导社区教育工作,聘请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发动中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医护人员等各类人群组建成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
物力资源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开放辖区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用于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形成社区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引导幼儿园、中小学参与社区教育,向各校拨付专项基金,设立社区教育开放日,确保共建共享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统筹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发挥政府部门的统筹功能,通过15个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社区教育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整合。临汾社区大学开设社区教育网,在手机客户端提供6大类、145个门类的微课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提供了充裕的资源。在市政府统一协调下,依托临汾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临汾社区教育学院,统筹社区所属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跨界、跨单位开放共享。
“点面”结合 以新模式推进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管理重在激发活力、提升能力、形成合力。我市坚持点面结合,以“点”示范引导,以“面”深化拓展,不断推动与社区治理、社区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社区文化活动,让居民受教育,提升认可度。
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市普遍开展了以党建为龙头的社区教育,“皓月当空、繁星满天”的党建活动,实现了心灵深处的洗礼。各县(市、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史、革命史等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隰县利用晋西革命纪念馆,讲解我党在晋西地区惊心动魄的72天;永和利用东征纪念馆,讲述毛主席的光辉足迹和东征故事,砥砺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浮山县东鲁村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家庭纠纷,有效化解了社区中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襄汾县贾庄村通过“村民法庭”弘扬孝道文化,有效解决了家庭难事。
发展有方向、创建有标尺。全市大力宣传示范点创建活动,2019年4月在《临汾日报》开辟《社区教育》专栏,宣传推介好经验、好做法,反映动态营造氛围;社区大学利用市广播电视开放大讲堂,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养生、消防知识、就业培训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讲座,赢得驻地办事处、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广泛好评。
体现共性特征,彰显个性文化。全市及时总结了彰显地域特性社区教育项目,推介了帝尧文化、浮山剪纸文化、安泽荀子文化、襄汾丁陶文化、曲沃三晋文化、洪洞根祖文化等好做法,推动了社区教育的繁荣发展。
实现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全市依托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文体协会等各类社会团体,广泛组织开展歌唱、舞蹈、书画、武术等文体活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利用社区教育课堂、电子文化屏、文化长廊等阵地,开展道德讲堂、文化沙龙、读书会等活动,助力社区治理,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社区教育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职场人的“充电站”、市民的“心灵家园”、老年生活的“新舞台”、矛盾化解的“稳压器”、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临汾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开放共享、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全市上下乐学、好学、善学蔚然成风,一个学习型新临汾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记者 景秀红 郭 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