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回家的路途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那么的漫长、急切和欣喜。因为家里有那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味道和一直期盼我们回家的父母。所以回家对于我们绝不是一种形式。
回家过年是一种“期盼”。过年是每个老人最为期盼的时刻,因为可以见到他们日夜牵挂的孩子。但春节对于每位父母来说,恐怕也是最忙最累的时候。只有家里的父母会为了我们一句随口说说而“大动干戈”。最近“啥是佩奇”的刷屏,就是因为触痛了无数人心里的痛点,爷爷为了孙子的一句“想要佩奇”而找遍全村,最后懵懵懂懂的爷爷用鼓风机自制了一个“佩奇”。这就是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谁的家里又没有这么一个“执着”的老人呢?
回家过年是一种“陪伴”。对于已经长大在外奔波的我们,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觉睡到自然醒、手机不离手、无数的朋友聚会……这也许是许多人回到家的常态。回家依旧“忙碌”的我们似乎忘了给父母送上他们最想要的礼物——陪伴。抽点时间听听爸妈的唠叨、为爸妈下趟厨房、陪父母走走亲戚、串串门……这才是我们回家最该干的事。
回家过年是一种“关爱”。 我们一定要注意节后“分离综合症”将会无情的向老人袭来。春节时亲人相聚、儿孙绕膝、喜庆热闹,春节后,儿女们各奔东西,团聚时的喜悦逐渐被分离冲淡和取代,当孩子再次离开,家里再次变得冷清,会给老人带来巨大的心里落差。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食欲减退、头痛失眠……这些都是“分离综合症”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外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多回家看看,最起码多打打电话,多关注一下老人的情绪变化。
回家过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温暖、一份牵挂,更是给我们和父母的一份“礼物”。(陆叁壹)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