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推动全市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耀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任耀文告诉记者,在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省委立足省情,紧密联系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亮明了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决态度。大讨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大讨论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大讨论健康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年。今年,全市水利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全面实施3个“5”战略,即补齐5项短板,强化5项监管,深化5项改革,推动全市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补齐五项发展短板。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供水服务保障能力。在大水网骨干工程全面完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建设、调水工程建设和小型水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全市供水安全新格局。补齐民生水利发展短板,提升水利扶贫攻坚能力,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工程移民工作,配合做好古贤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提升农业灌溉发展水平,启动汾西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向“智能化分析、远程化监控、自动化调度”的精准灌溉管理目标努力。补齐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短板,确保河库安澜。抓紧修复2018年汛期水毁工程,做好冬春的防凌工作,加强凌汛期的24小时防凌值班,及时启动防凌应急响应,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制,做好防汛检查工作,同时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和分析研判,全力以赴做好春浇抗旱工作,确保完成春浇灌溉任务188万亩。补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短板,加快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按照市政府出台的《临汾市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统筹“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措并举,全力实施汾河尧都区吴村段、侯马浍河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沁河重点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汾河干支流划界确权工作,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及水保生态建设与保护,确保今年汾河消灭劣五类水质。补齐科技和信息化支撑短板,逐步构建智慧水网。围绕生态修复、供水保障、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切实增强科技兴水意识,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同时强化水利网络和信息系统漏洞检测,加强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行业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全市水利系统网络安全。
强化五项行业监管。强化河库监管,聚焦河流问题,充分发挥河长的牵头作用,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和“清四乱”专项整治,加强河道采砂管理,集中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完善水库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审批,组织开展汛前演练,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强化水资源监管,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严守水资源利用底线,确保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414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和1.5%。加强水利工程监管,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加大对各类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强化市场规则意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建立市、县两级水利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前期的顺利开展,年底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以上,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财务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强化行政事务监管,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加大对河道、水资源、水保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执法频次和力度。重点打击违法取水、违法采砂、河流排污等水事违法行为。
深化五项水利改革。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全市水利系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确保机构改革有序实施。深入推进河长制改革,进一步创新完善河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河长制工作的部门联动、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构建“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巡河员”新工作模式,加强河流管理保护力量,确保河长制有效落实。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主体、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两项经费”,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农业取水许可、水权分配、用水户协会建设等基础工作,及时开展灌区水价核定有关工作,完成斗口计量设施建设任务,确保完成全年19万亩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市场,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形成多措筹资、多元投入参与水利建设的格局,努力探索更加符合我市实际的水利投融资改革和水利建管模式。
发展蓝图已绘就,进军号角已吹响。面对未来,任耀文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市水利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为善为,为我市争当全省转型发展“排头兵”提供坚强有力的水支撑和水保障。
记者 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