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略显陈旧的水杯里泡着满满一杯浓茶,一身满是尘土的衣服,一辆看上去八成新的三轮车,这是“卖菜农”李金龙的“标配”。
今年53岁的李金龙是洪洞县龙马乡张家庄村人,在市区卖菜已经20多年了。每天都要辗转几个市场批菜、卖菜、送菜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些。花6元钱买3注彩票几乎是他忙碌生活里唯一的消遣。
1月23日,比往常稍微晚一些,李金龙来到时常光顾的一家彩票店,选了几组数字填写。
“今天忙得厉害,到年根了,屯菜的人多了,我也想趁这个时候多赚点钱,给家里的老母亲多添置几件新衣服。”阳光照在李金龙黝黑的脸上,晒得他直眨眼,他却一副很享受的模样,“今天太阳好,晒得人又暖和又舒服,人和庄稼一样离不开太阳啊!”李金龙嘿嘿笑着,好像忘了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的辛苦。
每天早晨6点钟,李金龙都会准时出门去尧丰市场或馨阳市场采购一车新鲜的蔬菜。上午8点左右,他便骑着三轮摩托车赶到359市场,开始一天的生意。
在359市场忙到中午11点,随着人流的消散,李金龙又动身前往他的下一站——冷库批发市场。“这个时间点,人流相对没有上午那么集中,但这个地方我觉得生意会相对好一些,这都是多年观察出来的。”在冷库批发市场卖菜的这段时间里,他会抽空吃了午饭。下午4点,又要“转战”广宣街兴隆小区,再卖两个小时的菜。
“卖菜也是有学问的,干得时间长了,就慢慢摸索出来了。”李金龙边说边扳着手指头念叨,“像西红柿、土豆、白菜、豆腐这几样菜,年前就比平时卖的好一些,去批菜的时候我就得多批点儿。到了正月,豆芽销售就到了一年里最旺的时候了,正月二十吃卷卷嘛,有些菜的销路和咱们当地的风俗有很大关系。”
在李金龙眼里,菜卖得好不好要看卖菜的人有没有卖菜的学问、会不会取巧,但有的“巧”在他看来,是万万不能“取”的。“之前市场上有个小伙子,卖菜的时候老是给人家缺斤短两,次数多了,人家就找过来了,这不生意都做不下去了嘛?这种‘巧’就是歪心思,一次也不能有!”李金龙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卖菜20多年,有了一大批“回头客”,就是因为讲诚信。
现在,每天从市场收工后,李金龙便蹬着三轮摩托车开始在市区周边的繁华地带转悠。一段时间后,他把新的“客户群”基本固定在市区青狮街一带的商户群。“那边热闹,店铺多,在那儿工作的人都很晚才下班,应该没时间去市场买菜。我就想着送新鲜菜上门,他们省事,我也能赚个辛苦钱。”时间久了,李金龙和周边小吃店的老板也熟络了,谁家什么时候缺菜了、谁家常吃哪几样菜,他心里基本都有数。
“人还是得勤快些,勤快总是能过上好日子的。”新的一年说话就到,勤劳朴实的李金龙希望能多挣一些钱,把家里的房子重新修整一番,好让老母亲能享享福。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