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临近年根儿,曲沃县北董乡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1月31日上午11点不到,58岁的南林交村民李强和儿子就开着三轮车,拉着一大早挖出来的满满两篓莲藕来到了村里的合作社。拣选、控水、上磅、真空包装、装箱,注视着一节节新采的莲藕在女社员们手里发生的“蜕变”,李强向记者夸赞道:“咱南林交莲藕可是泉水浇灌的,绿色无污染。”
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也极为适宜大蒜生长,这里所产大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大酸素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北董乡因此赢得了“三晋大蒜第一乡”的美誉。
或许人们并不清楚,虽然北董农产品品质上乘,但销路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广大种植农户。“得拉着到县城和周边的侯马、绛县去卖,起早贪黑不说,价格还上不去,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李强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咱的大蒜、莲藕就不愁卖啦!这不,不用东奔西走直接送来,价钱还好。”
说这话时,一旁的山西纳维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明忠笑呵呵地搭上了腔。关于农产品卖难问题,魏明忠早年间就注意到了。2007年,他带头成立了“曲沃县南林交改良大蒜专业合作社”,翌年又成立了“曲沃县南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面组织社员科学种植,针对当地产的莲藕、大蒜、小杂粮等开发出三大类多个品种,一面跑市场找销路,一直把生意做出了国门,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南林交莲藕已是地理标志产品,并且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魏明忠的合作社也有了200余名社员,带动了周边2000余户农民就业,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岁末,望着刚刚包装好的一箱箱农产品,不满足于现状的魏明忠又开始盘算着下一步了,他要扩建车间、延伸产业链,“搞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争取搭上曲沃县全域旅游的‘顺风车’。”
其实,想搭全域旅游“顺风车”的可不止魏明忠一人,33岁的西明德村村民秦鹏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出门是荒滩,现在出门是公园。”自16岁就出门打工,曾辗转于侯马市多个饭店的秦鹏,感慨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以来,北董乡依托《诗经·唐风》12篇打造的反映“诗经文化”主题,再现晋国围场御苑山水景色的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让他亲眼目睹了“美丽乡村”的现实图景,也看到了发展全域旅游带来的无限商机。2018年,秦鹏决定把地处景区内天河水库岸边的老院子辟作农家乐,之后便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取经”队伍,前往陕西袁家村等地学习经验。归来后,他加固了十多年未住的老屋,布置了室内,绿化了小院,开起了主营天河鱼虾和家常菜的农家乐饭店,8间房屋可同时接待四五十人,月毛收入过万元,当年国庆节黄金周一度出现了食客排队的现象。
“既照顾了家里,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年终岁尾,初尝甜头儿的秦鹏一边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旅游旺季着手准备,一边也在思谋着新一年的计划。“得往大里搞”,他打算吸纳其他农户加入,搞差异化经营。同时,还想将景区“唐风阁”周边当年自己拓荒出来的十多亩的水域利用起来,年后引进更具观赏性的莲藕新品种,“采莲子卖给游客,那又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北董乡党委书记张艳红介绍,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多旅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了农业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为北董闯出了品牌,打响了名气。离土不离乡、上楼不失地的新型城镇化,让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绿色发展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现在,北董乡拥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示范强镇”两项国家级荣誉。2018年,全乡农业特色和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6.23亿元,直接从业人数上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23元。
又是一年春节到,一串串的大红灯笼挂了起来,“来晋都曲沃过大年”活动华丽地拉开了序幕,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里,北董人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