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医生个个“火眼金睛”。
临汾新闻网讯 “医生您好,这是外院的片子,您能对比看一下吗?”
“医生,这是我的片子,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呀?”
“吕主任,这是个危重病人,请您马上看一下图像,确定是什么病。”
……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一,年味儿还很浓厚。可在市中心医院影像科里,大家忙得就像旋转的陀螺。他们这群医生,不用治病,不需护理,似乎不能与拿着手术刀的医生相提并论。但是,他们却有一双能穿透黑白世界的“火眼金睛”,任何细枝末节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多少次,他们在黑白世界的“看图识病”中,在影像世界的“抽丝剥茧”中,用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盯着一堆常人看不懂的黑白片子冷静分析,找出导致病症的元凶,帮助临床医生做出精确诊断。
从一摞核磁共振和乳腺钼靶报告中抬起头来,“80后”女医生董欣欣暂时中断了审核工作,微笑着对记者说:一说在医院上班,马上就有人问,你在医院哪个科室上班?当我回答影像科时,总会看到对方的囧相,我只好直截了当说,医院拍片看片的,对方才若有所知。影像科?不就是拍拍片子,看看片子吗?直到有一次,一位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查时,发现肺内孤立结节,是良性结节还是直肠癌转移呢?病变的定性诊断,对于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天,影像科的灯光通宵达旦:平扫、增强、能谱分析,从5mm到0.625mm薄层重建,从140副图像,到重建出3200副图像。终于,大海捞针般找到了蛛丝马迹——病灶中的脂肪成分,定性良性,是错构瘤。所有的医生都长出了一口气,临床医生可以放心地为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了。董欣欣说,这个发生在影像科的故事,让她很自豪,感觉影像科医生个个都像神探福尔摩斯一样酷。他们在撕裂般的胸痛中看到了主动脉夹层,在刀割般腹痛中找到了胃肠道穿孔,为昏迷患者找出脑出血并进行定位,为急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也点亮了临床治疗的方向。
“我们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准确的早癌诊断,有时可以让患者多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影像科主任吕晓波说,比如乳腺癌,1期乳腺癌治愈率在90%以上,2期乳腺癌治愈率在80%以上,如果是乳腺原位癌治愈率近乎能达到100%。因此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就显得至关重要。影像科每年都能在大量的乳腺病例中发现一些早期乳腺癌患者,减轻了这些患者和家庭的痛苦和负担。
正说着,急诊科打来电话,“120”送来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患者昏迷。救人要紧,影像科所有医生进入了紧急状态,樊鹏飞、景斐华等医生在两个小时内检查诊断并评估了缺血半暗带,是急性取栓的适应症。神外急诊取栓,成功挽救了患者。患者的家属感动地说,就是这张黑白影像救了患者的命啊。这也正印证了著名外科专家孙颖浩院士在第二十四届全国放射学学术年会上的一句话“没有你不行,伟大的影像科医生!”
记者不禁感叹,影像科医生不仅是临床医生的眼睛,更是救治患者这场生死战场上的“侦察兵”。他们犹如福尔摩斯般在影像世界寻找“蛛丝马迹”,默默表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记者 刘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