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从最穷到最美家庭 一份新时代最美答卷

2019-08-05 09:05: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28日是个星期天,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市税务局干部曹铁梅起了个大早,和丈夫一道回娘家看望父母。

  走进襄汾县南辛店乡南堡村自家的院门,80岁的老父亲曹文敏正坐在宽敞整洁的院落里喝茶,曹铁梅给父母“汇报”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她说:“我是代表全家参加全国妇联召开的‘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启动暨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颁奖大会的,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骄傲。”

  曹铁梅的话音未落,曹文敏就乐滋滋地对记者说:“今年5月15日,我的小女儿曹铁梅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出了新闻,铁梅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央视一套的荧屏上。我把这条喜讯发在微信朋友圈后,很快就在亲朋好友中传播开来,我的朋友圈被点赞的朋友刷了屏。”

  曹铁梅的丈夫徐新平当兵13年,转业到市交通运输局后,现在大宁县扶贫一线当“第一书记”。他说:“我有一个好媳妇,曹家家训中有‘孝老爱亲、友睦乡邻’‘常存仁心、常施善德’等训条,铁梅传承了这样的家风。在我的父母患病动了大手术后,她帮着穿衣叠被、熬汤喂饭、梳头洗脚、侍药疗病,照顾得无微不至。”徐新平说,曹铁梅是老人眼里体贴入微的好儿媳、孩子心中慈爱可亲的好妈妈,还是纳税者的贴心人。

  表扬了亲闺女,曹文敏指着正在倒水泡茶的儿媳妇郭荷莲说,她获奖更早。“2015年3月,在临汾市首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因为她做得好,我们家荣获了‘百佳关爱之家’称号。”一旁,曹文敏的儿子曹黎明随即将了父亲一军:“爸,您怎么不提您2008年荣获国家文明委授予的‘中国好人’(孝老爱亲)称号的事呢?那年您还被评为临汾市道德楷模呢,您忘啦?”

  讲述着曹家的开心事,曹文敏乐呵呵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曹家能有今天的光景,过去,曹家可是全村最穷的家庭。”

  曹家是1939年春从河南省滑县逃荒落户到南堡村的。曹文敏说:“爹娘一担两筐,一头挑着破烂的行李,一头挑着年幼的姐姐来到这里。当年家里缺吃缺穿无柴烧,吃糠咽菜是家常饭,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15公斤的高粱全家6口人要吃一个月。穿的都是打了多层补丁的衣服,我小时候冬天一直都是光身穿件破棉衣。妈妈做饭没柴烧,全靠我和姐姐从田野里捡禾秆和野草烧火取暖做饭。那时,穷人过得是没有尊严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曹家“翻了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如今过上小康生活,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用具讲高档,还住上了二层小楼房,开上了小轿车。家族三代人里出了13个大专生和一个硕士生、一个博士生。曹家在乡民中赢得了“好人家庭”“文化家庭”和“最美家庭”的口碑。

  过上幸福生活的曹文敏经常给子孙们讲过去的故事,告诫他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感党恩、报国情。

  曹家二层小楼落成,曹文敏特地在进出庭院的大门迎面建造了一座古香古色的照壁,把他撰写的《曹氏家训》刻在青石上,镶嵌在照壁上。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同时还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容,规诫子孙们一定要刻苦读书、崇德向善、爱国报国、仕则清廉、民则贤德、孝老爱亲、友睦乡邻。

  在曹文敏的言传身教下,曹家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礼仪诚信、常存仁心、常施善德。儿媳郭荷莲,在家里孝敬老人、呵护晚辈,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贤惠媳妇。大女儿曹丽梅出嫁30多年,一直照顾寡居公公的衣食起居,为公公擦屎倒尿、寻医疗病,邻里皆点赞。

  曹家的家风家训早已春风化雨般融入族人的血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在新时代的曹家人,幸福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曹文敏的孙女曹维康是一名乡镇干部。她说,自己一定要像爷爷那样做人、做事,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外孙徐谨爱好书法,每年春节前都要到父亲帮扶的贫困村免费为村民写春联。他说,自己一定要传承好家训,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记者 贾晓梅 景秀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