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邰秀军:墙内的事企业做 墙外的事政府理

2020-10-21 09:31: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邰秀军用这八个字形容我市营商环境的现状,“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临汾市必须对标先进,与最好的比,和最强的赛,全力打造硬环境更好、软环境更优、政策环境更实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关乎市场竞争公平与否。“越是三四线城市,越容易出现‘圈子文化’。‘圈子’是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因为只要参与社会交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人际交往之必需。”邰秀军说,“但是营商环境中,‘圈子文化’要不得,同样办一件事情,熟悉圈子的人好办事,这无疑影响竞争公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企业的流失。”

  那应该怎么解决“圈子文化”的负面效应呢?答案是继续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这需要我们在依法公平公正监管上下功夫。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政府部门放权越多,与之相适应的监管要求越高。我们必须坚持放管结合,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放在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上。”邰秀军说,“既要做好审批、监管中的服务,也要做好审批、监管外的服务,促进审批、监管与服务融合。”

  营商环境关乎“双创”活力的激发。“花草树木”蓬勃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在邰秀军看来,“双创”活力激发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就好比是草木和雨露。

  “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邰秀军说,“营商环境的优劣能决定企业家从事创业活动的方向和属性,表现为企业家从事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中的时间配置。生产性活动属于创新性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非生产性活动太多了,包括社交、应酬等,就分散了企业家的精力,会破坏企业家生产的激情。创新、创业的过程充满许多不确定性,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为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最大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企业宜于发展、让居民宜于生活。”邰秀军说,“要让城市更有‘温度’,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

  营商环境关乎人才的去留。“以前我们谈临汾的优势,会说临汾处于太原、西安、郑州的中心位置。但是随着高铁的开通,交通越来越便捷,这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优势了,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失越来越严重。”邰秀军坦言,“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用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这需要理念的转变。邰秀军总结说:“临汾市要自上而下树立人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的意识,这需要临汾市委、市政府以上率下抓营商环境,各部门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让企业能更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形成‘墙内的事企业做,墙外的事政府理’的发展氛围。”

  邰秀军,1971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创新人才,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1995年7月获工学学士,2004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2011年7月获管理学博士。曾参与临汾百里汾河经济带产业发展前期研究和总体规划,主持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委托的“临汾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临汾市“十四五”规划思路研究等产业与区域规划课题。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