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纪实

2023-12-25 09:56: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第二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正式公布,永和县位列其中。

  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具有永和县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永和县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境内山峦起伏,梁峁星罗棋布,沟壑纵横交错。这里没有工业污染,却有极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永和县委、县政府锚定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建设目标,“五管齐下”,狠抓生态治理保护:坚持植树造林,石质山区绿化造林模式成为全国“三北”防护林生态“教科书”;坚持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由“坡改梯”打造的芝河源头“永和梯田”,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梯田景观;坚持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杜绝“两高”项目上马,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坚持联合执法,整合全县各类行政执法力量,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工作合力;坚持弘扬文化,黄河乾坤湾景区成为国家的文化标识、祖国壮美山河标志性品牌……通过探索实践,不懈努力,永和县蹚出一条生态治理新路径,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现实样板。

  40余年的发展,林地面积由初期的0.5万亩增加至7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由0.5%增加到22.9%。如今,永和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0.3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71.7%,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7%以上,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3万吨。同时,76万亩生态防护林和60万亩的红枣、核桃、苹果、野生槐花经济林,让永和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永和县境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110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00-800亿立方米。依托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品质优、产量大的独特资源优势,永和县打造了以天然气勘探开发、转化利用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工业产业集聚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近年来,永和县在芝河源头实施“坡改梯田”,建成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梯田景观——永和梯田。同时,围绕梯田建设,全县遍植高粱,形成万亩优质高粱园区;永和红枣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

  永和县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县”之称,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黄河乾坤湾、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等旅游资源。近年来,永和县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为目标,依托黄河乾坤湾,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标识、祖国壮美山河标志性品牌,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落地,带动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发展。

  一个个成果为永和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5月,永和县启动了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2023年2月,永和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永和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统筹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2023年5月,《山西省永和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技术审核,由永和县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2023年8月13日,示范区创建申报材料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技术审核,并获得审核专家组高度评价;

  2023年12月,永和县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授予“第二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持续多年的绿色发展,让永和县发生了蜕变,初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诚然,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污染治理。近年来,永和县深入实施治企、减煤、控车、降尘、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措施,自2020年以来,永和县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指标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同时,全面推行和深化河长制改革,先后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常态化开展净河行动一系列扎实工作和有效措施,促进芝河水质持续改善。目前,芝河辛庄国考断面保持Ⅱ类标准。

  下一步,永和县将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新起点,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通过大力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鼓励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持续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努力把永和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和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以早日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记者 刘 超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