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新期待
——代表委员建言医疗卫生服务
李豪代表:
打造幸福乡村卫生室
实现“家门口”就医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整合医疗资源等新模式,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李豪认为,目前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是打造幸福乡村卫生室,实现“家门口”就医的重要途径。
李豪建议,加强乡村医生管理,选拔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加强乡村医生执业和服务质量监管。实施人才培养,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等培训,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储备机制。优化执业环境,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之中。努力改善乡村卫生室环境,完善村级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
记者 郭 媛
高祥委员:
推行医务社会工作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提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的专业技术服务。近年来,人们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我市医疗机构在该领域的推动力量较为分散,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高祥认为,我市应大力推行医务社会工作,加强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
高祥建议,加强对医务社工的扶持引导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划,推动医务社工服务体系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拓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涵,选取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先行试点,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相关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广。加大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志愿医务社工团队,鼓励社会资源向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倾斜,共同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新期待。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