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说的就是大宁。大宁县地处我市西北部,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公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大宁公路管理段担负着其境内经济发展主动脉——共计46.338公里国省干线的养护管理工作任务。
日渐完善的公路网络,对管理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大宁公路管理段突出“学、思、行”“严、细、实”,集聚力量为助推辖区公路养护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学做融合 翠微样本
全长755米的翠微山隧道单洞净宽10.5米,净高7.2米,双向两车道,是临汾公路分局养管的最长隧道。
今年大宁段在加强桥涵、隧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基础上,着重加大力度对209国道翠微山隧道进行养护管理。为切实做好隧道养管工作,生产股全体成员主动请缨,担负起填补无先前经验、无专业人员、无管理办法等养管空白的重任。
在经费紧张、无定岗人员的情况下,大宁段执行隧道12小时轮流值班制;多方查找管理规范及相关材料,多次前往高速公路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结合翠微山隧道人车混行、贯穿村镇的特点,在隧道内增设了醒目的指示牌16块、扩音器1套;更换隧道照明灯具16处、道钉1150个、光电轮廓标200个;在隧道出口铺设了800平方米红色陶瓷颗粒防滑路面;逐一建立和完善隧道管理制度;配齐了值班室空调、卫生间、用水系统等生活设施。
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翠微山隧道养护管理日趋完善,实现了信息化、制度化、安全化、常态化管理。
因地制宜 精准养护
大宁段养管的辖区国省干线是典型的山区公路,养护难度大,加之近年来交通量大幅增加,路况急剧下滑,养护经费不足等因素,养管工作中的矛盾日益凸显。他们从控制和使用好有限的养护资金着手,充分发挥人工费作用,持续走“大养护”路子,破解制约因素,树立精准养护理念,根据路况实行分级养护,重点在养护技术和工艺上下工夫,保证养护质量精品化。
大宁段通过开展以路基达标、路面养护、全面养护上水平三阶段的公路养护“三大战役”,累计完成高标准整修路基边坡46公里,新建边沟1863米、隔离墙624米;微表处治53200平方米,挖补坑槽4778.9平方米,刷油16396.4平方米,灌缝37186米;新增防撞墙1260米、安全警示标志23套、波形护栏200米,施划路面标线46公里、减速震荡标线255平方米。保持了路况水平稳定,干线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山区气候和土质对沿线种植苗木花草影响很大,大宁段根据经验,不断摸索方法,针对春季地温低,气温温差大,采用地膜覆盖的办法保持温度和湿度;针对夏季气温高、雨水少,采取遮阳网覆盖的办法遮挡阳光,保持水分,确保了绿化生态成效。
在整治S248线K210+500和G209线K683+350两处危险路段时,由于该路段坡陡弯急、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行车视距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护施工安全,现场施工及其困难,对此,他们采取路政人员和交警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限时单向通行的交通组织管理办法,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强化责任 多管齐下
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宁段结合沿线实际情况,采取重点引导、以点带线的工作开展方式,路政管理与精细化养护齐头并进,在G209线三多乡路域环境整治路段创建了该段第一条“党员示范路”,当好了“样板工程”。
该路段卫生环境差、沿线群众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违法非公路标志等严重影响公路路容路貌和安全、畅通的问题,但同时又存在搭接道口密集、车流量多、路店隔离治理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大宁段结合多项措施抓好“三个紧盯”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紧盯难点工作,引深路政共管责任化模式。按照责任路段划分,在段机关与路政大队、各道班签订责任书基础上,积极取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借政府、社会之力,抓路地共管,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同时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路政宣传教育为突破口,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化解关键难题;紧盯养护成果保护,加大路政养护联合巡查力度和频率。建立养护路政联查联动机制,明确巡查责任,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环境综合整治、路容路貌整治和养护施工同步实施,确保整修隔离墙、处理平交道口等养护工程完工后,路容路貌及环境综合整治也同步到位,有效保护了养护成果;紧盯示范公路创建标准,加大路面保洁力度。结合大宁县开展的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增加路面保洁人员,加大保洁频率,确保路面全天候干净整洁。
在典型的带动引领下,各责任路段相继完成了更多干线公路的路域环境治理工作,共计制止红线控制范围内违章建筑5起计530平方米,拆除非公路标志4块,治理平交道口186平方米,清理沿线堆放物80平方米,清除路障计215平方米。树立了“畅、安、舒、美”公路交通形象。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