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法院:文明之花映天平

2017-11-13 10:26: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吕梁山南麓,昕水河岸畔,有一支手握法槌、胸佩天平的文明之师,他们用公平正义守护着全县人民的幸福和安宁,他们让法治文明之花辉映在天平之上,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工作主线,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统揽工作全局,以文明建设带动审判执行工作科学发展,以审判执行工作促进文明建设水平提升,以精细化的管理让审判业务高效开展,以文明公正的司法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为全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打造“文化长廊” 彰显文明特色

  大宁县法院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把办公楼、审判庭、基层法庭建设成为充满法院文化气息的法律殿堂,让每个步入法院的人迎面感受到“清廉、公正、文明、高效”的司法环境氛围和充满人性化关怀的盆景芳香。在办公大楼和审判法庭设置党风廉政、工作理念、行为规范、司法便民、法治审判、先进榜样、勤俭节约等文化版面百余幅。悬挂中外法治名家的警世格言,为法院形象注入深厚文化底蕴,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先进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规范行为,从而更好地公正司法。

  为了集中展示法院文化建设成果,他们通过开辟专门场所设立荣誉室,以图片、文字、实物陈列等多种形式,集中介绍法院的发展历史、工作成果、先进模范人物等。对外,有效展示法院文化建设成果;对内,有效激发干警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推行优质服务 树立文明形象

  文明执法,方便百姓,大宁县法院建立以诉讼服务大厅为基础,具备立案咨询、导诉职能、案件查询等便民服务功能的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的诉讼文书送达组,设立专职导诉台,安装便民自助查询系统、电子公告屏等电子设备,在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咨询、免费wifi等便民服务。同时,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充分发挥司法救助的帮扶功能,减缓免诉讼费用,特别是对追索劳动报酬、赡养、抚养案件的困难当事人,酌情减免诉讼费,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加强诉调对接,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以文明、规范、热情的司法服务极大地方便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便民利民,制定了预约办案、电话立案、远程立案、远程接访、巡回审判、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抓好节假日值班、指导群众诉讼、假日法庭、农忙晚间法庭等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一切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落脚点,真正做到司法为了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并通过与共建单位沟通交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把便民利民的“特色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群众心头。

  开展志愿活动 注重诚信建设

  该院干警利用闲暇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送法进乡村,法官志愿者深入到克坡底村开展了送法活动,向广大群众义务法律咨询300余人次,送去普法宣传资料上千余份,受到群众欢迎。同时,人人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他们送油、面、米和生活用品等。在“雷锋活动日”“我们的节日”活动和春节、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探望慰问困难群众,送去一片真情,建立了和谐的警民鱼水情。

  他们积极宣传诚实信用的民法原则,充分利用刑罚手段严厉打击不讲诚信、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违法犯罪分子。同时,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公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重大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举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庭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旁听庭审,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司法的公开公正,把司法为民落实在行动中。

  两年来,该院共执结案件258件,执结率达85%,发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58人,淘宝网上传拍品10件,成交金额达3万元。共组织22名干警参与精准扶贫,与43个贫困户结对帮扶,落实五类扶贫产业,落实扶贫资金50万余元。2016年至今,网络直播庭审42件,公开裁判文书656份,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信息300余条。法院先后荣获“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执行工作先进集体”“民事审判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无不诉说着其司法为民的使命和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不断继承和发展法院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打赢脱贫战全面建小康”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侯耀强 张益民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