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谋篇“破局”文化旅游

2017-12-26 23:23: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二郎山 任国平 摄 

  临汾新闻网讯 当前,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其转型升级“新引擎”、脱贫攻坚“助推器”的作用日益凸显,我省、我市均提出将其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市“西山明珠”——大宁县,亦在深挖文旅资源潜力,冀望以此谋篇“破局”,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大宁,地处吕梁山南麓、黄河晋陕段东岸,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大气宁静,生态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独特,素有“小金殿”的美誉。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殷商、西周为方国之辖地。春秋属晋之北屈,战国属魏之屈邑,秦、汉到东晋十六国,皆为北屈县地。北魏后历属禽昌、京军、五城等县地。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大宁县,此为建县之始。隋开皇二十年(600)移县治于浮图镇,即今县城。在这方土地上,曾经演绎了许多波澜壮阔的重要事件,孕育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英杰人物,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芝麻滩旧石器遗址、翠微山新石器遗址、清代长城遗址,勾勒着大宁的历史轮廓;周朝小神龙庙、春秋时代将军墓、元代黄河仙子祠、明朝十八罗汉洞笊篱寨,书写着大宁的古朴情怀。春秋时代,晋献公在此筑城,西拒强秦;战国群雄纷争,魏大将吴起陪魏武侯乘船沿黄巡视,在马头关劝谏治国“在德不在险”;明末李自成率军经此渡河北上推翻大明王朝。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农红军东征,在此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路军115师曾在这里与日寇血战……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作为国定贫困县、省深度贫困县,由于资金掣肘等原因,大宁县上述丰厚的人文资源长期处于近乎休眠的状态,诸如县境西南风光旖旎的二郎山自然风景区这样的自然资源也未能进行有效开发。如果放在全市范围来看,大宁的景区景点可谓乏善可陈,更鲜有叫得响的文旅品牌。有鉴于此,在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流、全域旅游勃兴,尤其是脱贫大业已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如何打破困局、盘活资源,顺势而为,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成为当地主政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2月20日落日时分,马头关黄河边,副县长石晓东时而踱步沉思,时而驻足静听冰封河面下的水流涌动。这位山西农大旅游系系主任挂职大宁县时间虽不长,却已深爱上了这里。旅游是他协管的领域之一,因此他会利用调研时间和节假日涉足县域内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亦有过对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深入思考。石晓东表示,黄河文化的核心是中国魂,其精神要义是华夏儿女的坚毅、执著、勇敢、睿智、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等,这些特点共同支撑起中华文化的脊梁,“结合我们大宁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和一系列“旅游+”特色活动,是我们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文旅工作的重要抓手。”

  大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旅游大县,如何寻求谋篇“破局”?对于这样的提问,县委书记王金龙用“因地制宜”四个字来概括当地的发展思路。他举例说,目前大宁邻县——吉县的壶口瀑布、永和县的乾坤湾景区已经较为成熟,且均为依托自然景观打造。同是沿黄县份的大宁有黄河仙子祠,有黄河流域唯一女神——“黄河仙子”曹仙媪的神话传说等,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是一种劣势,却也有后发优势,它可以填补周边黄河人文景观的空白,形成我省“黄河文化”板块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融。而作为“购买式造林”改革的发起者,王金龙既看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也看到了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互促双赢。据了解,为了让绿色成为美丽大宁的“底色”,该县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三五”期间通过“购买式造林”,全县将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将提高至46%。事实上,大宁县按照“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产业支撑、技工推动、生态保障”五位一体发展思路,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早前就已确定了推动全域旅游,打造以县城为核心、以马头关景区和二郎山景区为两翼、以黄河风情游、生态文化游、乡村休闲游、体育健身游为驱动的“一体两翼四驱动”文化旅游发展总格局。

  如同冰封河面下的水流涌动,大宁县文化旅游业正蓄势待发。《大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即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擘画了蓝图。该县提出将转变理念,从整个县域出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从战略的角度上把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来进行资源配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大宁旅游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县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县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旅游发展战略,景区、景点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让旅游资源在开放共享中产生价值,抓好当前国内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升级,旅游者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黄金时期,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投资经营模式。依托黄河与沿河公路,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以二郎山和马头关黄河仙子祠为中心,发展休闲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凝练主题,提升服务质量,在“十三五”期间创建出以生态旅游、人文回归为主题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二是建设大宁旅游服务产品体系。根据县域内各乡镇发展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形成有主有次的旅游发展布局。打造二郎山——黄河仙子祠旅游路线,开发定制化路线、深度旅游、慢旅游路线等个性化旅游产品。在苹果种植园区、大棚蔬菜种植区,开拓发展农作物采摘、加工体验旅游;在生态环境优良的西南、东南部地区鼓励宣传发展自驾游、农家乐旅游方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自驾车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问询服务体系、满足自由行需要的无缝衔接交通服务。三是升级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关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二郎山到吉县人祖山的距离优势,大力发展二郎山以及人祖山配套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加快各旅游景点之间的旅游交通建设,形成以核心旅游景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辐射各个旅游景区的餐饮、住宿、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产业链条。加大对全县各地旅游标识、通讯设施的投入,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文化旅游业大有可为,大宁县希冀大有作为。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