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笔者收藏着一枚清代束腰式五两银锭,上镌刻“赣关洪顺”四字铭文。它通长5.8厘米,中间宽3.1厘米,高2.2厘米,重158克。银质熟旧,包浆完好,为开门之物,极具收藏研究价值。
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关是明代政府在赣州设置以征收关税的机构。旧银锭的基本功能是赋税、专卖收入、上供、进贡、军费、赏赐等。清代初年,仍沿袭明代制度。
从明代中期至清代后期的300余年时间里,明、清政府从赣关获取了巨额税收,赣关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折射出当时赣州,乃至江西商业的繁荣景象。
清代征收关税的机构分为海关和常关,海关也称新关、洋关,是征收国境关税,也称海关税。常关是清代在国内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所设立的税关,即征收内陆关税,由户部和工部管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后规定距海关50里内的常关收入划归庚子赔款,归海关管理,称为内常关,50里以外的称为外常关。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的李晓萍编著《元宝收藏与鉴赏》一书说:“江西的内陆常关是赣关,位于赣县,有三处分关。
赣关银锭呈长方形,上镌一个长方戳记,目前仅见两件,一件铭文是‘赣关洪顺’,无图。另一件是‘赣关衡聚’十两锭,台湾戴学文收藏。”我以为银锭的形制与重量,各地各异,同一地区的五十两与五两、十两银锭也是形制不同的。这枚小银锭也许能佐证清代“赣关洪顺”五两锭的形制是束腰式的。咸丰五年(1855年)江西开设厘卡抽税,且厘卡多,税率高。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江正式开埠通商后,赣关日渐萧条成了昨日黄花。
关税银锭在清代银锭中只占极小的部分,而常关银锭存世更为稀少。关税银锭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存世极少,更重要的透过那些戳记在银锭上的铭文让人们了解明清时代地方海关、常关的发展历程、征税情况,,关税银锭作为海关、常关的历史见证物,其研究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凸现。王家年 (作者系上海市古玩爱好者)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