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其实,福利巷这个名字,和福利厂有关系。”今年48岁的张晓华是临汾市福利厂(原临汾地区社会福利工厂)的一名员工,在采访中,记者惊喜得知,他曾参与编撰了《临汾市南街办事处地名汇编》一书,对于福利巷的来历,张晓华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记忆中巷子荒凉
“我是1986年进入这个厂子的,那时的福利巷路很窄。”张晓华告诉记者,福利厂是1982年建造的,那时候从秦蜀路到福利巷只有两大建筑,其一是现在的市委党校,其二就是临汾市社会福利厂(原临汾地区社会福利工厂),除此之外,周边基本全都是麦地。“那时的福利巷并没有现在这么宽,大概只有条宽约四五米的小土路,也没有这么长,约有现在一半的路程。”张晓华回忆着当时的情况,大概就是在我1986年进入厂子后,这里的住户才陆续多了起来。”
如今是繁华街区
张晓华说,其中在1991年的时候,由南街办事处与居委会联合,对当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土路进行了平整,基本上解决了居民“行路难”的问题。
“福利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2003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住的人越来越多,耕地面积也逐渐变成附近居民们的住宅房,基本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福利巷也由以前的东至五一西路南三巷,延伸至现在的平阳南街,成为了连接秦蜀路与平阳街的主干道。”张晓华说。
历史中寻觅足迹
记者查询《临汾市南街办事处地名汇编》了解到,福利巷在临汾市秦蜀路东侧,南街办事处司法巷居委会辖区,东西走向,西起秦蜀路,东至五一西路南三巷(五一西路南三巷,系南北走向,北起五一西路,南至东赵村,因该巷地处五一西路南一巷西边的第二条胡同,1980年整顿城市门牌时,正式定名为“五一西路南三巷”)。长约100米,宽8米,系土路面,西段北侧与民强巷,南一、南二、南三、南四等六个胡同相交,南侧与东赵村胡同相交,北侧主要是城市居民,南侧主要是尧庙乡农民(也有不少城市居民),以前这里道路泥泞,该巷因紧靠社会福利厂而得名。(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