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辛寺巷:因庙得名的巷子

2017-09-21 21:02: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听说以前这里有新四军路过,所以人们称这里为辛寺巷……”9月17日,在对市区辛寺巷来历的采访中,一名年轻人这样猜测。这样的说法,令人啼笑皆非。为了寻求答案,记者继续一路探寻。

    因路阻隔

     辛寺巷位于迎春街东侧,南与东关路为邻,东与小东门相交。

    “过去这里称为辛寺街,后来在迎春街修好后才改为辛寺巷的,至于为啥这么叫,我也不清楚,不过肯定和新四军没关系。”今年55岁的霍加顺介绍,以前没有迎春街的时候,这边和西辛寺巷那边是相通的,沿着一条小路,可直接到达平阳广场。

    霍先生回忆说,我印象中,东关小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有的,以前叫红卫路小学,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上学。除了往西的走向有变化,房子由过去的土坯房变为现在的楼房外,这条巷子的格局变化不大。”

    因庙命名

    在霍先生的推荐下,在小东门一带,记者见到了今年80岁的霍文奎老人。对于霍加顺的说法,老人给予了肯定,同时对于辛寺巷名称的来历及具体位置,老人进行了介绍。

    霍老说,以前往西走的路上有一座庙宇叫做辛寺庙,所以这条巷子的名字应该是根据那座庙宇命名的,大概位置在辛寺街派出所往东一带。后来在日本鬼子进入临汾时庙被毁了。”此外,老人还详细介绍了小东门与辛寺巷一带的故事。

    老人说,我是居住在这里的第三代人,曾经的小东门一带特别红火,也是东山人来临汾的必经之路。西辛寺巷往西那一带过去统称为‘鼓楼东大街’。

    在现在小东门与辛寺巷相交处有一个‘春牛场’。”那么,春牛场”与之前介绍“西辛寺巷”中的宰牛场是否为一回事呢?霍老向记者讲了一则小故事。

    “春年”风俗

    霍老说,相传在清朝时,每逢打春(立春)前夕,就会有负责片区事务的人召集百姓做一头牛,牛的外形为草席编制,里面则装有很多枣、核桃之类的吃食,待到打春那天摆放在路边等待县太爷的到来。县太爷路过时,会拿着鞭子在这头牛身上打三下,随后乡亲们就能对这头牛胡打、乱打了,直到里面的吃食散落一地,人们争相捡拾物品。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也意味着人们在喜迎“春年”的同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此说来,春牛场与宰牛场并非一回事。

    此外,据老人回忆,在这一代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其他庙宇,比如关帝庙、观音菩萨庙等,后来都拆除了。

    随后,记者在《临汾市志》中找到了有关辛寺巷的记载:相传,明代一辛姓居士在此建佛寺一座,人称辛寺,后街以寺名。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