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庙位于晋南乡宁、襄汾、新绛三县交界处,面向晋南平原,背靠吕梁山脉,是进出吕梁山的咽喉战略要地。控制了这里,就可以与中国军队争夺晋南平原的粮食,解决侵入吕梁山区日军的后勤供应困难。1941年底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事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签署命令,将华林庙改名为华灵庙。故称为华灵庙战斗。1941年12月4日凌晨,日本北支派遣部队铃木大队长指挥300多敌军,趁鹅毛大雪夜袭华林庙,驻守华林庙的国民革命军第19军37师3团3营8连的140余名战士在连长彭永祥指挥下依托有利地形奋勇抗敌。尽管敌人在我预设雷区遭受200多颗地雷的攻击,死伤惨重,仍依靠人数上的优势运用猛烈炮火对我驻军猛扑狠打。随着天色渐亮,驻军渐渐失去夜色保护,而雪大路滑阻挡了增援部队的到来,就在失去阵地、断失粮道的危险关头,彭永祥连长带领23名队员,分成三组敢死队,每人身缠10颗手榴弹,拉线连在一起制成活炸弹。此时敌人再次结集四、五百人,在敌人逼近之际,我军一枪未响,直到敌人进入手榴弹的可及范围,数百颗手榴弹在炸裂之后,24名“活炸弹”战士,蜂拥而上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彭连长一声“活炸弹拉火”,一连串的爆炸声映红了华林庙的山山岭岭,也让上百名日军血肉横飞。驻守的其他战士在赶来援兵的帮助下,趁势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最后日寇以400人的伤亡代价结束了这次偷袭,此后再没敢上华林庙。
为了表彰8连官兵的英雄壮举,当时国民党中央在全军发出了嘉奖令。战斗发生后的第二年,当时的山西省政府在孝义县成立了山西省省立华灵中学。24壮士献身后,父老乡亲主动献出24口棺材,掩埋了国民革命军壮士们的英骨。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为纪念英灵,把华林庙更名为华灵庙,1945年又亲自撰写碑文竖起“华灵庙24壮士殉国纪念碑”。华灵庙之战是国民革命军晋绥军抗战史上以少胜多战绩卓著的一役。弘扬民族气节的《华灵庙之歌》在1942年至1946年间,唱响全省,传遍全国。
为了弘扬华灵庙24壮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不忘国耻、立志报国的信念,2006年乡宁县政府在华灵庙战斗旧址新建华灵庙抗日纪念馆、修复原石雕纪念碑,并重新为24壮士竖立雄伟高大的纪念碑,2007年9月建成开馆,成为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基地。
锡刚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