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街 见证临汾发展的足迹

2015-11-18 11:24: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建设街近景

    “城市是依靠记忆而存在的。”这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的话。关于建设街,就是一场现实与记忆的对话。
    近日,记者在这一带探寻关于建设街的故事。

    老少同忆建设街
    “建设街是相对比较晚才有的街道,以前这里就是一片地,路也没有这么宽,尤其在进入路口的这块,道路非常窄,而且弯弯曲曲,大概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才陆续有了房子……”11月16日在对建设街来历的采访中,家住临运小区,70岁的蓝正兴对记者说。
    对于蓝老先生的说法,家住临运小区三区(又名建设路1号楼、5号楼)的76岁杨女士给予了肯定。以前没开发的时候,这里乱七八糟,都是弯弯曲曲的土路,很荒凉,晚上一个人走还害怕呢。我住的这个小区是在2000年建成的,属于临运小区的家属院,在修建楼房以前,是一大片的平房。”谈及过往,杨女士不时用手指着不远处,向记者一一比划着当时的情景。
    “大概是在小区平房返修楼房的前两年(1998年左右),建设街开始拓宽修建。”67岁的单女士回忆起自己印象中的建设街。以前大概从双拥巷(位于建设路中段)往北基本全都是地,房子七零八落,全是小瓦房,隔上好长一段路才会有一户人家。
    那时候在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栋二层楼,是当时这里最高的楼房了。这条路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只是路修好了、变宽了。”顺着建设街一路向北,记者试图寻找更多有关这条街的记忆。在行至育英小学门口时,30岁的王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我家以前是住在坂下那块的,记忆中,通过前面的双拥巷可以到达现在的驻临部队家属院,而现在坂下路口通往建设街的这条路是没有的,全都是平房;通往北卫校的那里也有路,只不过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那时候并没有北外环路,是以后修建的。”
    改革开放换新颜
    建设街,位于市区北部,与鼓楼北街相平行,南与向阳路相交,向北可延伸至北外环路直达北孝村。其中,在建设街中段的一条路向西与坂下路口交汇,与鼓楼北、锣鼓桥形成了完美对接。随后,记者又一路向北通过北外环路前往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原临汾卫校)。一路上,路面平整宽阔,路两边坐落着各式各样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穿梭其中,好不热闹。
    经查询资料,记者在《临汾市志地方志》上找到了建设街的身影。书中记载,建设街:系向阳路向北至临汾卫生学校的一条街道。1958年始在北孝村建临汾医学专科学校,其通向城内的道路,俗称卫校路,文化大革命”中与广宣街一起改名文革街,后改名为建设路,再改今名。
    看着建设路如今的模样,76岁的杨老感慨地说:“如今的变化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路越修越好、四通八达,真的像生活在梦里一样。”(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