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晋南眉户

2015-12-10 12:05: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晋南眉户原称“迷胡”,又称“曲子”、清曲”,因其曲调委婉缠绵、悦耳动听,具有使人听之入迷的魅力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市、运城市及陕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区。
    据考察,晋南眉户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兴盛于嘉庆年间至清道光年间,抗日战争中完成了由传统戏向现代戏的演变。
    眉户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坐唱清曲、地摊表演、家班演出、职业班社四个阶段。晋南眉户流传过程中形成南北两个艺术流派。
    南路以临猗为中心,小调运用较多,唱腔朴素大方,    既重高亢明亮,又可低回婉转,演唱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北路以临汾为中心,大调使用较多,整个节奏略慢于南路,唱腔富于调式变化,旋律起伏跌宕,注重唱腔创新。
    晋南眉户传统剧目有200多个,大多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加上新中国成立以后整理改编、移植、创作的历史故事戏和现代戏,共约400余个剧目。
    晋南眉户唱腔音乐为联曲体,素有72大调和36小调之说,实际现在曲调总数在200个以上。与梆子戏相比,接近生活语言,说唱性强,能恰到好处    地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尤擅长表现家庭生活、伦理关系。
    早期眉户的角色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只能演小戏,表演富于幽默情趣。发展过程中借鉴梆子戏的行当设置,生、旦、净、丑齐全。
    晋南眉户现有临汾市眉户剧团和临猗眉户剧团两个正规表演艺术团体。
    临汾市眉户剧团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演传统戏也演现代戏,演出剧目不断丰富。涌现出许爱英、潘国梁两位“梅花奖”演员及新培养起来的一批表演新人。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