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翼城琴书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清末时期已兴盛。
翼城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翼城方音。早期只是一人敲击铰子自行伴奏表演。也曾有艺人自行击打扬琴或弹奏月琴伴奏说唱。后来出现了多人演出的方式,并加入小洋琴、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民国初期,又增加了竹笛、板胡、二胡、小钹、八角鼓等乐器伴奏。再后来有了双人搭档和多人搭档的演出方式。其中,双人表演时,一人敲击八角鼓说唱,另一人弹月琴伴奏;多人表演时,一人持八角鼓或单扇钹主演,其他人分持不同乐器伴奏或参与“拆唱”。演出时,场地中间置一桌子,主演立于桌后,乐队分坐两旁。
翼城琴书的唱腔属板牌混合体,包括“钹儿腔”和“鼓儿腔”两种腔调。“钹儿腔”因主演者在演出时手执单叶钹而得名,属板腔体,板式有慢板、二八板、花二八、紧二八、飞板等;鼓儿腔”因主演者演出时手执八角鼓而得名,属单曲体。“钹儿腔”和“鼓儿腔”两种腔可共用于一个唱段之内。“鼓儿腔”一般只用一次,通常插入“钹儿腔”中使用。唱词格式以七字句为主,上下句体,下句押韵。
翼城琴书的传统节目甚多,已知共有大本书五十余部、小本书七十余部,经常摘演的“回书”二百余个,书帽三百多个。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