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阁是晋南民间社火具有特色的项目之一,其来源已无从考据。就民间流传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肩抬诸神塑像的“扛神”的祭祀活动,演变为扛抬扮演诸神的人。平阳地处黄河中游,汾河流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抬阁亦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一直流行于当地民间,每逢新春,群众总是以此来集会比赛,欢度佳节。
抬阁的明显特征,就是用优质铁锻制成高达10米、低则4米左右和形式不同的棍、拐、卡,安装在一个方形桌式的木质底座上,铁棍、铁拐上卡扎着男女儿童所扮演的各种秀丽人物或戏出、杂技、体育运动及表演道具等,底座上安有两根抬扛,由数人抬起,威风锣鼓和吹打乐伴奏,在大街或广场缓步游行表演。抬阁的表演,往往配合狮子、龙灯、高跷、旱船等民间社火,尽情歌舞。多至数十台百余台,少至几台,陈列成行。锣鼓铿铿锵锵,锁呐嘀嘀哒哒,仰望穿红着绿的演员在节节高的抬阁上翩翩起舞,大展英姿,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俯视观众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赞语掌声,此起彼伏,令人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抬阁的艺术特色惊奇奥妙,气魄雄伟,制彩精巧,造型别致,美观大方,雅俗共赏,内容典型集中,表演活泼优美。每台抬阁反映一个内容,都是精选的民间故事或戏剧情节,通过彩制景物的巧妙衬托,布景道具的艺术布局,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别有风趣的图画。这样,集中概括典型形象地反映主题,达到与在舞台唱、做、念、打同样传神的效果。如《唐僧取经》一戏,要在舞台上演出,需要若干人物,几十个场面,三四个钟头,然而抬阁表演,只选了《三打白骨精》这个典型造型:孙大圣手持金箍棒,从云端俯冲下来,照白骨精头上狠狠砸去;唐僧却合掌闭目,于心不忍;八戒嘴贴唐僧耳朵说大圣的坏话,两眼直勾勾地贪婪地盯着妖精美人儿;白骨精吓得走投无路……这种布局,意味深长地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再加抬阁行止间的闪动,金箍棒就在妖精头上一点一点地打起来,白骨精显出浑身颤抖,欲逃不能的狼狈相。这样,就将主题思想表现得尽善尽美,耐人寻味。
抬阁是戏剧、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的综合艺术。虽然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但没有沾染低级庸俗的趣味。由于它根植于人民,所以又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风味。它不仅善于反映神话、传说、传统戏剧故事,更善于表现体育、杂技、武术。建国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民间艺人创造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典型,使这一艺术获得新的发展。锡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