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北许锣鼓制造工艺

2016-02-03 10:20: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民间艺人正在制作锣鼓。记者 张蕴强

  北许村(原名为八家庄)位于襄汾境内汾河之畔。北许锣鼓是中国传统锣鼓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北许村的铜乐器制造,据考证源于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襄陵县志》记载:北许村“世代造音铜乐器为业,庄人多明七音者”。东汉末年,硝烟四起,不同的战争整日上演。在“击鼓前进,鸣金收兵”愈演愈烈的氛围里,鼓和金(铜锣)就理所当然地活跃在历史长河里。

  相传公元210年,安徽籍程姓鼍具匠以制作铜鼍为业来北许村(原名为八家庄)定居。不知是一时兴起还是早已酝酿成熟,程氏在某日里改镟为锣,改锅盖为钹和铙,青铜铸造的乐器,工艺精湛、音色纯正。

  不胫而走的消息,使得一时间经他之手制作的铜乐器成为战时的抢手货。当时庄里有30余户人家、200多口人,共开了10多个铜炉制造铜乐器,红火程度可见一斑。

  曹操得知消息后,为独占程氏乐器,在八家庄建起堡寨和寺院,派许褚驻守,监制铜器,同时操练新兵。许褚死后,八家庄”更名为“北许村”,以示纪念。从此,北许村的锣鼓和铜乐器扬名四海,历经千百年不衰,其精湛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