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古陶烧制技艺

2016-04-21 10:41: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据古籍《尧典》记载,古陶烧制技艺,始创于上古,首产于尧都(古称平阳),技艺于陶唐,延续于春秋,完善于宋元,盛行于明清。

  古陶烧制所用的原料就是黏土,黏土是经过选择的自然淘洗沉积土,黏土在湿润含水状态下既有一般可塑性,在高温焙烧中又有固定成型的烧结性,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黏土中的易熔物质开始熔化成液,填充到未溶颗粒之间的空隙中,使陶坯体积收缩,密度提高。当气孔率达到最低值,密度也达到最大值时,称为烧结状态,这时陶器本身也变得致密坚实,此时温度在1000℃左右。

  古陶烧制整个工艺流程看似简单,实际粗中有细,工艺严密。工艺流程关键是适度与火候的掌握。如泥的成腐度决定可塑性;成型的快慢要在泥的变性前完成,不能皴裂;坯体的软硬决定修坯的时辰;干燥的过程需要温度和湿度的掌握;烧制期间关键要看火候。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