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腔起源于元、明时期,亦称“土戏”乐戏”“家乐”,是山西省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浮山、襄汾、曲沃一带保留着一种习俗,每年从腊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要组织戏班唱大戏,这种戏因为具有“喜闹”的特点,当地人就给它取名为“乐乐腔”。
乐乐腔是源于民间音乐和地方民歌结合而成的地方小剧种,它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起初只有简单的唱腔和古老粗糙的曲牌和锣鼓经,以地摊形式进行表演。由于它流传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由农民自唱自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规模、剧目、音乐、服饰、表演形式等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乐乐腔演出的剧目多为小戏,亦称“回回戏”;演员角色行当大多数戏以生、旦、丑小三门为主;服饰以软折为主,携带方便,宜演小戏、土戏、家庭戏;曲调欢快,悦耳动听,以欢乐为主。
乐乐腔代表剧目有两类:古典舞蹈《五福捧寿》;家庭戏:双拜寿》《拐骡子》《张公赶驴》《张三赶脚》等。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