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条路以前没有名字,也没有路牌,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叫做和谐路……”4月9日下午,谈起村子里两三年前竖立的路牌,今年54岁的老住户张青龙笑着说,以前人们要找人家的时候,基本都是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打听,有了路牌,找人、接收快递都方便多了。”这里以前是麦地和谐路,隶属于临汾市经济开发区滨河办事处高河店社区。东西走向,东与鼓楼北大街为邻。宽约7米的巷子两侧,整齐排列着两排二层楼。
张青龙说: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高河店村,以前是在鼓楼北大街东边居住,19年前鼓楼南北大街扩路时,我家在这里盖了新房。”张青龙指着巷子路南的房子对记者说,这排房子地基都是一年批建的,盖起来的时间也都差不多,以前是麦地。路北的这排房子‘年龄’比路南大,以前是村里的酱菜厂,后来改建成民房了。”路北有个酱菜厂说起村里的酱菜厂,今年79岁的杨菊香介绍: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酱菜厂算是当时村里最早的‘企业’。那时候与酱菜厂相邻的还有一排马房,不过那会实行的是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酱菜厂、马房消失了,这里被批建盖起了民房,再后来随着鼓楼南北大街的扩建,以前的耕地、坟地被民居所取代。”对于杨菊香老人的说法,今年80岁的杨守兰老人给予了肯定。
居民回忆旧时貌记者经过调查走访发现,与和谐路南北相邻的两条巷子分别被命名为幸福路、团结路。
而杨菊香老人回忆,60年前,自己嫁到高河店时,村里的人家基本都集中在现在的高河桥路南一带较集中的地方,而以他们居住的那片地方为起点,到现在的幸福路均为大片耕地。
和谐路、幸福路、团结路,也许正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共建幸福路,发展促和谐。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