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最初对高河店这个地名感兴趣,是因为它的“邻居”高河桥。通过采访,记者发现,无论是桥还是店,都离不开一条河。
那么,在它们的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4月17日、18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沿着鼓楼北大街一路向北骑行,会发现一座桥—— —高河桥。高河桥北有东高河村和西高河村,桥南有高河店村,隶属于临汾市经济开发区滨河办事处高河店社区。
一说:店”因“河”而得名
“高河店,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应该指的是高河的店。即它属于东高河和西高河的店。”今年81岁的老住户丁洪林说,过去鼓楼北大街被称为“官道”,要从高河店方向通往“官道”,就需要骑马或坐马车,因此,这个坐落在高河的车马店,就被叫成了高河店。
今年79岁的杨菊香老人告诉记者:听老辈人说,高河桥还没有修建时,由此经过必须渡船,很多需要渡河的行人会在桥边住店。”她猜想这应该就是高河店名字的来历。
杨老回忆,记忆中的高河桥有精致的护栏、宽阔的桥面、惟妙惟肖的雕塑,桥下清澈的河水常常令人心旷神怡。
二说:这个石碑只是路引?
在记者对村民的走访过程中,一名茹姓老住户向记者述说了他听到的另一个版本:过去在村口竖立着一块‘古高梁城’的石碑,实则是起到了“路引”作用,即提示人们,高河店这个地方是通往古高梁城的必经之路。不过我也只是听说,没有考证的依据。
但是,它确实年代久远这倒是可以考证的。”今年74岁的茹智贵(茹姓老住户的父亲)拿着家谱:听长辈们说,我们这个家族是在明朝洪武三年大移民时从东高河迁到河南,后又回到高河店定居。从我这辈算起,在高河店是第六代了。”
三说:高河,是指高梁城边的河
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对于这块刻有“古高梁城”的石碑都有印象,以前就在高河桥路南这边。”杨菊香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市知名作家乔忠延也曾就临汾高河店的来历进行分析、考证。即高河,是因高梁城而得名。
文中提到,高河,一听名字似乎就应该处地很高。可是,站在岸北看看,又返回河南岸看看,不仅这河不高,反倒还很低洼。那么,是否河的上游居高呢?沿河而上,直入东山,河水从崇山峻岭中蜿蜒流来,是很高。却也怪,这很高的河不叫高河,而叫涝河。涝河流到这里才叫高河,这是为何?原因可以从桥南面的一块石碑说起。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古高梁城与之相关的典故中,最著名的当属“重耳流亡”。即《左传·僖公九年》记载: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又载:晋公子重耳杀怀公于高梁”。
乔忠延说:不过,若是细想,高河不就是高梁城边的河吗?高河的来历清楚了,那么,高河村、高河店以及高河桥的名称不也就不辨自明了吗?”
四说:细说“高梁城”地理位置
随后,记者在一本由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编纂的平阳历史丛书《平阳古城的历史变迁》一书中,也找到了关于高河店的记载。
书中介绍,高河村是临汾城北的一个村庄,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它的东面发掘出古代高梁城的遗址。
“高梁”之名最早出现于《左传》,两次都与晋国的“骊姬之乱”有关,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大臣里克先后杀死继位的奚齐和公子卓,骊姬之乱”爆发。“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外流亡十几年后返回继位,使杀怀公于高梁”,骊姬之乱”结束。
那么,高梁之名何来?书中记载,涝河和洰河由东部山区发源后,向西分别切穿临汾盆地东部的黄土台地和汾河高阶地,到今樊家河村西,进入汾河一级阶地,两河交汇称高梁河,西流入汾。高梁城正在两河交汇处的南岸,东傍高崖,南依陡坡。“梁”者“桥”也,高梁”就是高高的桥梁,横跨高梁河南北。换句话说,高梁就是高河桥。
为什么要架高河桥,因为当时涝洰河经常泛滥,水面宽阔,水量很大,为确保交通干线的畅通,只有架起高高的木桥。高河城正是东傍西崖,西有浩瀚的汾河,北有宽阔的高梁河,南依陡坡,成为扼守晋国北方要道的重镇。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力推城乡建设的发展,许多地区因城乡改造、乡村公路修建、拓宽和延伸,在交通设施的更新换代中,昔日的高河桥上马蹄扣桥和木轮碾压的声响,早已被汽车引擎的轰鸣所取代。高河店,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发生着变化。而那条流淌了悠长岁月的河,犹如一部活动的历史,留着无数人过去的童趣,却也因垃圾影响,透露着无奈……
采访手记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采访中,脑海里总会时不时想起这句电影中的经典对白,因为在搜集相关地名资料的时候,总会听到,以前这些资料都有,但是因为搬家,或是别的原因丢失、损坏……”以前这里的雕塑很漂亮,可是……”
其实,自己也承认这种总停留在过去的想法是不对的。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延续。让我们与古村衰败和消亡的速度赛跑,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与天、时间、人博弈,在回不去的路上快走几步,为文化承续、保护而努力。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