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子笑话小村子,唱不起大戏唱夜灯子。”“夜灯”这个称呼及广为流传的笑谈,对尧都区的许多村子来说,曾经妇孺皆知。但对于现在许多人来说,唱“夜灯”唱的是什么,并没有几个人清楚。尧都区段店乡九州堡村是个古老的村落,78岁的村民韩登禄曾听过九州堡村的最后一场“夜灯”。
“唱‘夜灯’就是演木偶戏。
我们村当时是小村子,村子小唱不起大戏,就唱‘夜灯’。”韩登禄老人介绍,大村唱大戏,小村唱‘夜灯’,九州堡村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唱‘夜灯’,是为庆祝马王爷生日。祖辈人相传,马王爷有三只眼,唱戏是希望马王爷护佑村中马、骡子等牲口的平安。”韩登禄记忆中的最后一次唱“夜灯”,是在他10岁左右。老人介绍,当时九州堡村有东西两个堡门,每年唱“夜灯”都在东门附近,聘请的师傅来自浮山,就是浮山的木偶戏。唱木偶戏的台子非常简单,把碾压麦子的碾子立起来,把堡子东门的大门门板卸下来放在上面,就算搭起了戏台子。
“演木偶戏时要用灯做道具,所用的灯为铁灯,点着后,师傅就开始操作道具,手中的人物就活动起来了。”老人介绍,这是我印象中我们村最后一回唱‘夜灯’,那次之后再没有。”韩登禄祖辈相传,他祖上是从浮山县西韩村迁至九州堡村的,如今已经历经数代人,对于记忆中老家浮山的木偶戏,他觉得非常自豪。韩登禄说,浮山木偶戏现在依然非常有名,虽然像记忆中那样到村里演戏的机会少了,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儿时快乐的记忆,对现在的人来说非常珍贵。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