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新南关巷,位于鼓楼南大街秦蜀路路西方向,主干道为东西走向。其中有两条南北分支,分别为新南关一巷、新南关二巷,一条为死胡同,另一条可到达西赵巷。
菜地上的“新住房”
9月22日下午,在对新南关巷来历的采访中,来往穿梭于这条巷子的人均表示不清楚其中缘由,其中一位中年人猜测说,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估计是条新路吧,在鼓楼南这边有个大南门,这条巷子是不是跟它有关系呢?”告别这位中年人,记者继续一路探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找到了一位这里的老住户,得知记者来意,今年59岁的聂光济说,以前这里统称为南门外,是大片的菜地,没有人家。在1990年左右有住户后,这片地方除了南边的尧丰市场外,再往南走仍是荒无人烟,似乎成为了鼓楼南街上的一条‘分水岭’,所以巷子名称由来估计是这样的。”
此外,聂先生介绍,这一带的住户大多来自南城壕和西城壕的搬迁住户。忆及巷子曾经的走向,聂先生表示变化不大,“这里以前有个通往尧丰市场的大门(曾在该巷子主干道路南方向中段),在1998年左右,尧丰市场的门改到了现在的位置。”
亲身见证“名由来”
告别聂先生,记者继续寻找新南关巷的来历。
在热心居民的推荐下,记者见到了曾在鼓楼南居委会工作多年、今年82岁的张值亲老人。
得知记者采访来意,张老开门见山,由于当时这块地方地势不平,疙里疙瘩、坑坑洼洼,而且从大南门往南走,地势越来越低,因为是大片的耕地,没有人家,所以并没有啥名字。
后来在成立居民委员会的时候,居民们就讨论着为这里立名,当时我家的一个老邻居也在场,就说起了因这里属于大南门外,根据地形走势,也有老百姓称呼这里为‘南疙瘩上(ge tai方言)’,于是就提议说,干脆取其中的一个‘南’字,就叫新南关吧。就这样,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办事处,在大家的一致认同下,南疙瘩上’正式更名为‘新南关’。”张老说,一晃“新南关”这个名称已经“出生”40多年了,如今随着新南关名称的普及,南疙瘩上,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此外,张老也肯定了聂先生的说法,这里的菜地从1988年开始,由来自南城壕和西城壕的搬迁户陆续建起的住房所取代。
那么,与大南门有关的还有哪些巷子、哪些故事呢?记者也将继续寻找,陆续推出。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