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三字经》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我市市民赵师傅从尧都区魏村镇一村民家中淘到10余本旧书,其中一本是较为珍贵的清末石印《三字经》,令赵师傅惊喜的是《三字经》中还印有《神童诗》。
这本《三字经》为线装,颜色已发黄,长17厘米,宽11.5厘米,封面、封底均写满了繁体毛笔字。封面上有“三字经”三个大字。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神童诗》,下为《三字经》。《神童诗》开篇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还记载了励志、求学、孝悌、君臣、登科、还乡等内容,不仅让人看到了古代学子学习的诗句,而且揭示了古代教育中对君臣、礼仪在学生及读书人中的渗透。摘录靠读书登科的诗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摘录衣锦还乡的诗有: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摘录学习的诗有: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古代的孩子几岁上学呢,诗中也有记载:七岁孩童子,当今入学堂,要知古今士,须念五车书。古语说的英雄出少年,成名靠早,诗中也有出处: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年便登科。介绍君臣孝悌的有: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还有介绍八卦、五行、伦理的诗: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五行生父子,八卦定君臣。
据资料介绍,《神童诗》系宋代汪洙所作。明末学者朱国祯《涌幢小品》考证:宋朝汪洙,浙江鄞县(宁波)人,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八九岁时就善于诗赋,自称“神童”。后来将他幼年诗诠补成集,为《汪神童诗》,在流传过程中直称《神童诗》。至今“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等不少诗句,依然被许多人所熟悉。
我市70多岁的葛培忠师傅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并且曾学过多年印刷,石印、木印均非常熟悉。葛培忠看过该书后介绍,“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文人初始教育的必学内容,这本《三字经》为棉纸,时代为清末,现在在收藏界较为常见,但这本书较为独特,就是上为古诗,下为《三字经》。诗中透露的信息,对研究古代文化、基础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记者 张春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