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机关退休后一直住在农村。据了解,部分乡村干部对庄稼的管理知识懂得不多,庄稼有了问题,还得找技术员,不像过去的乡村干部,鞋子一脱,裤脚管一卷,就跑到田里。看一看,就能告诉农民怎么回事,怎么做。这样的“泥腿子”干部,现在呀,少了。
的确,现在不少乡村干部是年轻人,出了校门就工作,他们有文化、懂经营,有一定专业知识,但缺少点“泥腿子”精神。其实,不只是群众需要“泥腿子”干部,我们党和政府更需要“泥腿子”精神。
“泥腿子”干部能贴近群众。他们善于从群众的角度思考,和群众一起生活、劳动,能真正融入群众中,为群众出谋划策、指明道路。
“泥腿子”干部能解民忧。他们扎根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心窝里的话,都愿意告诉他们,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
“泥腿子”干部能带领群众致富。他们脱掉鞋子能下地,穿上鞋子能进城,他们有思路、有办法,带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跟着他们,群众有奔头。群众就会从心眼里认可。(董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