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都区尧庙镇有一座纪念先祖帝尧的庙宇,这座庙宇就是尧庙。尧庙庙会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庙会上的骡马买卖是一项涉及农村和农民的重要交易。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段延峰收藏了一张清末“尧庙会执照”,执照记载了“黄寺头村”“郭向庆”在庙会上的交易情况。
这张执照长21厘米,宽10.5厘米,纸张为麻质,颜色已经发黄,内容呈表格形式。执照最上边有印刷版的文字“尧庙会执照”,执照下的表格分为4列,左侧表格第一列印有“临汾县正堂,为清查税务事据”,第二列、三列用毛笔写有买卖交易情况:黄寺头村郭向庆,买王姓红色四岁口骡一(头/只),价银肆拾伍两零钱。最后一列为这次交易的时间:光绪十二年三月卅日。执照右侧还保留了一半的官方印章。
尧庙的古骡马庙会历史悠久。清代之前,尧庙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盛大的祭祀帝尧仪式,并举办跨省区地界的骡马大会。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尧村镇,在山西临汾县南,为骡马市场,五月间最盛。”相关资料记载,尧庙在唐代时,祭祀尧帝和逢庙会同为一天。清康熙帝巡狩平阳建万寿宫后,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逢庙会,届时地方政府具备太牢(牛及羊、猪)供品、鼓乐仪仗、旌旗牌匾,隆重举行祭祀朝拜仪式。全国汉、满、蒙、回、藏各族,海内外炎黄子孙,及各省官方、地方绅士皆有代表前来参祭。民国时期,古老的尧庙庙会曾中断几十年,直到2000年才重新恢复。
“民国之前与尧庙庙会相关的资料并不常见,这次能收藏到这张执照,费了很大的周折。”段延峰表示,“执照上黄寺头村的称谓至今依然存在,现属尧都区县底镇,光绪十二年为公元1886年,至今已经133年了,这样一张在当时来说微不足道的纸片能保存至今特别不容易,对研究尧庙庙会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