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把文化旅游这座富矿挖好

2016-05-19 09:32: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本网评论员

  我市是煤炭资源大市,同时也是旅游资源大市,我市的旅游精品路线占到全省的一半。昨日,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启动了,这是我市积极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将文化旅游业置于非煤产业之首,在非煤这篇大文章中谋新局、发新声、开新篇,使其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去年6月18日,一项重大考古发掘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全世界郑重发布:尧的都城就在临汾陶寺,临汾是最早“中国”。陶寺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比河南二里头发掘的夏商遗址还要早500年至600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用“一缕曙光、一堆圣火、一座都城”概括山西悠久的历史文明后,又大篇幅介绍了“一座都城”,把临汾陶寺推向了世界,这是对我们临汾的最大支持和鼓励。

  我市古建筑占据全国金元以前古建筑的五分之一,大型文物遗址居全国前列,拥有独具风情的自然景观。近年来,我市深度开发建设百里汾河旅游精品带,精心打造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文明始祖尧庙宫、养生胜地云丘山、汾河公园、天下第一牡丹园等1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建设中镇霍山文化旅游园区、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旅游园区、尧文化旅游园区、丁村文化旅游园区、晋文化旅游园区等五大文化旅游园区;不断开发历山、云丘山、东岳庙、小西天、牡丹园、荀子园、乾坤湾等十个精品旅游点,形成了中轴线寻根祭祖游、东线生态休闲游、西线黄河风情游三条精品线路,占到全省六条精品线路的一半。

  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最佳机遇,发展旅游这一“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发达国家经历表明,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升级,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直接促进终端消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面广,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的行业多达110个。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我们推动产业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是转换发展动力的首要突破口。我市提出,到2020年把临汾建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是要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决不能拘于一格,小打小闹。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种固有形态。长期以来,煤炭市场的冷热决定着临汾经济的起落沉浮,这种模式临汾再不能延续了。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再不能坐失机遇,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市,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要清醒看到,在转型道路上,我们依然严峻而迫切。新常态,新思维,新动力。唯有转型,才能发展;只有转型才会有新的希望;实现文化旅游的突围是临汾转型的决胜所在。

  我们要以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使临汾在扩大开放、互利双赢中实现新的跨越。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